毕竟一个太孙之位都能让诸位王爷、郡王打得头破血流,冬冬如果以外人的身份登上帝位,那即便是能拿到天子的传位诏书,那往后的几十年立肯定也会有人打着“得位不正”、“除奸”等名号掀起战乱。
那不是周遇之想要的结果。
他的儿子,那么好的冬冬即便是要称帝,那也得是万民归心,百姓衷心拥护才行。不然就是真的做了皇帝,冬冬自己都不会开心的。
如此一来,就只剩下一条路了。
改朝换代!
只有改朝换代,才能让如今被刘党把控、沆瀣一气的朝廷焕然一新;
只有改朝换代,才能让天下的百姓不再为年年增加的赋税所苦;
也只有改朝换代,冬冬才能完成“任务”。
想到这里,周遇之不由得庆幸当初为冬冬选择了幽州王家作为外家。如此一来,在将来有必要的时候,幽州的三十万大军都能为冬冬所用。
至于冬冬真正的生母是谁,那并不重要。
毕竟按照那位“周遇”的解释,冬冬不属于现在的这个时空,他的生母不管是谁都影响不到这里。所以只要盯紧了幽州王家,不让那位失踪的“王三娘”出现在人前就行了。
如今他在内,王长茂在外,再加上冬冬日渐变好的封地和在此期间收拢的民心,以及未来培养、拉拢的一干朝臣,大事可成矣!
周遇之放松下来。
那么接下来最为要紧的事,就是让太孙顺利登基。
毕竟一个性格怯弱,并且朝臣和宗室都不太满意的太孙,甚至是皇帝,才能更好地让他完成计划。只有朝廷乱了起来,才会有更多人投靠,冬冬才有机会。
至于天下大乱会不会造成生灵涂炭,周遇之并不在乎。
毕竟他是个奸臣,而且不管是太孙的人选,还是宗室、朝臣们的反应都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他作为东厂督主,一不能号令群臣,二不能越过将领们指挥兵卒,所能掌控的也就是东厂和锦衣卫里忠心于自己的人手,做不了太多。
要怪就怪陛下一叶障目。
周遇之冷酷地想着,陛下这么多年都看不到朝廷的危机。或者看到了但不予理会,事到如今还任由刘首辅买卖爵位,致使赋税一年比一年低,然后又不断加税,民怨四起。而且最为要紧的是,陛下从众多宗室子弟里选择了这么一个太孙。
如此便怪不得人了。
……
高高兴兴回家的周冬冬并不知道他干爹已经把如何谋朝篡位的计划都做好了,只等着时机到了便开始一步步地实施。
而与此同时,“陛下在下立太孙的旨意之前,身边只有周督主”这个流言也飞快地在京城传扬开来,并且在人传人中演变成了“你知道吗?听说陛下之所以立晋王府的烨王孙为太孙,是因为周督主的建言啊!”
至于周遇之在这里面起到了什么作用,就众说纷呈了。
有人说肯定是晋王府给了银子,毕竟周督主爱财的事天下皆知,去年他不是还因为银子的事跟人王小将军大吵了一架吗?
这次也肯定是因为钱!
也有人说估计是周督主查到了其余三位王孙不好的地方,上次太子被废不就是因为东厂找到了他的把柄吗?这次应该也是这样。
还有人说周督主狭天子而令诸侯……
当然了,最后一种说法刚一出口便被同伴们捂住了嘴,胆敢传播的统统都被无所不入的东厂番子和锦衣卫们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