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太孙赵烨躺在床上,眉头紧皱。几位太医正紧张地给他把脉施针,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太好的效果。
坐在椅子上的天佑帝看到这样的景象,脸色不太好。而他旁边站着的则是庄王、晋王、成王等宗室,以及刘廉、赵良策、陈祥等重臣。
周遇之也在其中。
晋王是在场所有人中最为焦急的,虽然里面躺着的那人以前只是自己不起眼的一个孙辈,死了都不会在意。但如今他可是太孙,不出意外的话还会是未来的皇帝,这关系到一家富贵的孙子可不能折在这里。
所以他时不时探头望向里面的动静,几次想要开口询问,但看了看表情不明的天佑帝还是没有说话,只焦急地来回踱着步。
毕竟赵烨虽然是他的亲孙子,但已经过继出去了。
终于,某个老太医出来了。
天佑帝先开口问道:“烨儿如何了?他何时能醒?”
老太医的表情很是为难,他拱手道:“禀陛下,太孙殿下此番受惊过重,以至于气血紊乱,其脉行如豆、且阴阳相搏……”
一番文绉绉没有重点的话让晋王大为皱眉,他焦急地道:“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太孙受到了惊吓,这个就不用说了!”
“我只问你他何时能醒?”
“你们务必要让他醒来,他可是太孙!”
老太医擦汗,“微臣等自当尽力……”
正说着,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从外面响了起来,隐约传到了屋内:“烨儿?烨儿!烨儿怎么样了?让我进去看看,我去看看他……”
随后又有其他人阻拦的声音,小声地说着“镇国将军您不能进去”,“陛下在里面”,“无陛下传召您不能进去”、“太孙必会平安无事的”等等。
看样子是太孙的生父,自从回到京城后就少出现于人前的晋王第三子赵涼到了。
周遇之微抬眼帘,看到天佑帝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就好像是没听到外面的动静一样,于是转身走了出去。
晋王庶出第三子,几个月前才被封为镇国将军的赵涼人如其名,是一个长相普通、气质普通、才学也普普通通,娶的妻子也是普普通通,凉到没什么人在意的人。如果不是他的次子赵烨被选入宫中,朝臣们都不知道晋王还有这么一个儿子。
不过让周遇之意外的是,屋外除了赵涼之外,还有三十多岁的晋王世子赵涉。眼下赵涉一边拉着赵涼不让他闯进去,一边低声劝道。
“三弟你冷静一些,烨,太孙会平安无事的。”
“陛下在里面呢,三弟你莫要冲动。”
看来这位赵涉还是一个明白人,怪不得传闻里晋王一直在培养这位嫡长子,想让他接任自己宗人府宗正的位置。
周遇之思索着,然后走下台阶朝两人行礼,“见过世子,镇国将军。”
赵涉友好地笑了笑,正欲开口,但额头冒着热汗,衣裳也湿了一片的赵涼看到他后眼前一亮,急切地问道:“周督主,烨儿现在怎么样了?”
“我听说他今天早朝的时候被那几位御史吓了一跳,当场就晕了过去。那他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醒过来?太医怎么说?”
赵涉脸色一僵,拉了拉赵涼低声道:“三弟慎言,那是孝睿太子的嗣子太孙殿下,你应该称他为太孙,烨儿这个名字莫要再喊了!”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赵烨是赵涼的亲儿子,但现在赵烨已经被过继了出去,并且被立为了太孙,赵涼若是再称呼对方为“烨儿”,那就是大不敬了。
赵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愣了一瞬,然后强笑道:“对对对,是太孙殿下。敢问周督主,太孙殿下现在情况如何?可是醒过来了?我与兄长来,来探望他。”
“探望”也不是赵涼应该用的词,看来这位镇国将军与太孙之间的感情颇为深厚,以及这位赵涼殿下似乎并没有经历过太多磨炼。
难怪赵烨被立为太孙之后,晋王就拘着这个三儿子不让他出门了,也怪不得身为晋王世子的赵涉会不放心地跟来。
周遇之分神地想着。
然后他道:“太孙殿下并没有醒来。不过您放心,陛下传召了太医院医术最好的几位太医,命他们给太孙殿下诊治。”
“太孙吉人天相,会平安无事的。”
“还没有醒……”
赵涼的表情更为焦急,“那我,那我能不能去看看他?”话一说完,他又焦急地补充,“就看一眼,在家,在府里的时候,太孙若是生病了,我和他娘都是陪着他的。”
——当然不行了!
——陛下不会高兴在这个时候见到赵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