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冬挥舞着双手画了一个大圈,兴致高昂地道:“我要建一个书院,让封地里的人都去读书,学知识。只有人才越来越多,将来我的封地变得更大的时候,才不会无人可用。”
“葵花老师说我的计划书合格的话,她还会奖励教材哦,这样只要三到五年,我就不需要再向爹借人了。”
三到五年便能培养出大批人才?
周遇之越发笃定那位神秘的‘葵花老师’目的就是将冬冬培养成明君了,不然冬冬怎么会需要这么多人?
三到五年便能培养出大批人才?
周遇之越发笃定那位神秘的‘葵花老师’目的就是将冬冬培养成明君了,不然冬冬怎么会需要这么多人?
看来他也需要给儿子准备些人手了,就如同冬冬所言,这些人手不一定每个都忠心于他,但得是人才。
是以没过两天,当天佑帝被哭闹着要爹娘的太孙赵烨以及那些上折子给三位御史求情的朝臣们弄得心烦意乱,犹豫着不知要如何处置那三位御史的时候,周遇之便建议将他们贬到幽州。
对此他的理由是:“陛下,臣发现张大人等自考中进士之后,便辗转于翰林院、大理寺、都察院等地为官,并未离开过京城。”
“想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不懂民间疾苦,也不愿为百姓们张目。为名声、为政绩顾,他们才会将目光放在陛下的家事上。”
抹黑了张浩正等人的意图,见天佑帝的表情略有松动后,周遇之又语气诚恳地说道:“臣以为,太孙虽然年幼,但年幼洽是太孙的长处。因为只要陛下您为太孙择选良师,假以时日他定能如孝敦太子一般,成为一个好储君的。”
天佑帝的脸上浮现喜色,点头道:“不错,朕便是这般想的。”
随即他有些不快地道:“朕难道不知‘主弱国疑’的道理?原本朕都打算好了,让刘卿、赵卿去教导太孙,可谁知那张浩正竟然撞柱了,意图逼迫于朕!”
“真是岂有此理!”
抱怨了一会儿后,他停了下来,“幽州,唔,正好幽州这两年平静了些,王卿也不再一封封求援的折子往朝廷递了,就让他们三个到幽州去吧。”
“遇之你去拟旨,再宣刘廉和赵良策觐见。”
周遇之行礼:“臣遵旨。”
……
刘廉从宫中回来了。
一直等候着的长子刘运良马上迎上前来,好奇问道:“爹,陛下突然宣你和刘大人入宫,可是有什么事?”
户部尚书秦子贺同样好奇,“难不成是关于太孙或者几位御史的?”
吏部尚书愚鸿及大理寺卿邝项光亦道:“大人,可是陛下已经决定如何处置几位御史了?”
他们今天相聚在刘府,为的就是商讨太孙以及三位御史之事。
针对哭闹不休,这几天传过几次太医的太孙,他们讨论的是否要在天佑帝面前建议他宣晋王三子夫妇入宫安抚。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晋王府的人上门求助,希望‘曲线救国’,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给太孙卖个好。
至于三位御史嘛,则是想着要怎么将他们置于死地,再不济也得贬出京城。
毕竟自从张浩正成为左都御史之后,整个都察院只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弹劾刘党,一件就是弹劾阉党。在废太子事件之前,刘党有几个人就被他拿住了把柄,有的被贬到了偏远之地,有的被罢官回乡了,若不是刘党上下极力周旋,他们恐怕还会性命不保。
此番他们因为触怒陛下而被下狱,不踩上一脚都说不过去。
刘廉点头又摇头,看了几位心腹一眼后道:“的确是关于三位御史的,周遇之进言,陛下已经同意将三人贬到幽州了,此番传我和赵良策入宫,说的就是此事。”
“贬到幽州?”
“太好了,他们总算是滚出京城了!”
“周督主向陛下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