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司使不是还挂在户部?让他顶上。”弘文帝淡声。
条例司使。
这个官职不是什么大官,仅六品而已,且是特设。
然此言一出,徐昌颐立刻反对:“陛下!万万不可。”
皆因“条例司”,是当年萧文勘主张青苗法时,专门设置的部门。
如今弘文帝重提此事,莫非是要重启变法?
就连如履薄冰的章检,都不免侧目。
周棠玉却从容依旧,仿佛早已捏定七寸,游刃有余道:“徐阁老容禀。举子白朴存带人闹事,而那刺客薛杉,恰是其友。”
常言道,师门一体。
门下弟子犯事,老师岂能脱责。
周棠玉此话,意在提醒徐昌颐:你既对萧若如此忌惮,是否指使手下门徒闹事,掩护刺杀。
东厂惯常捕风捉影,官员闻之色变。
若此事上纲上线,难保不拔萝卜带出泥。徐昌颐门生故旧遍布朝野,一旦深究,必掀起滔天巨浪,到时候就不是一个白朴存的事了。
在场都是人精,很多话不用说透。周棠玉说到这个程度,已经是明晃晃的威胁。
徐昌颐原本立身颇正,未料,白朴存成了他的把柄。
清流一系的官员中已起细微骚动。
徐昌颐花白胡须微颤,显然已被戳中要害。
弘文帝坐山观虎,适时摆手道:“好了,棠玉,别那么咄咄逼人。”
周棠玉从善如流,立即告罪:“内臣失言。”
徐昌颐深吸一口气,正色道:“陛下明鉴。老臣教导无方,若朴存确与此案有关,臣绝不袒护。然变法一事,事关国本,老臣纵万死,不敢不替陛下守稳朝局,以抗天下非议!”
徐昌颐果真高风亮节,即便受制,也不肯退让半分。
弘文帝面色沉晦不定,君臣目光在空中交锋良久。
萧若无声垂眸,缓缓摩挲着卷皱的纸边。
“徐阁老这般替朕着想,朕不得不领受这番好意。”弘文帝沉声道,“二郎,你先去翰林院,暂充修撰,随朝观政吧。”
不入三司,只挂闲职。这已是帝王暂时的退让。
萧若神色不辨喜怒,起身谢恩:“臣领旨。”
天子既已让步,徐昌颐再无反驳之机,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章检猝不及防被摆这么一道,做了萧若的垫脚石,他低着头,眼底尽是不甘。
直到宣布众官退朝,他才勉强撑起吓瘫的老胳膊老腿,踽踽挪出殿外。
萧若仍立在原处。
他比三年前更挺直峭拔,一袭光洁素白的布衣,唇色失血苍白。细看之下,他左侧身躯似乎因隐痛而微不可察地轻颤。
然而此刻的章检佝偻着腰,竟需半仰起头,才能看清他。
就在二人身形交错的一瞬,萧若不远不近地抬起眼。
两道视线骤然相撞。
萧若似有若无地挑了一下唇角,可那双眼,却不带半分笑意。
像一片极静的夜湖,又深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