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公共文化服务概论>第一 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资金供给

第一 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资金供给(第2页)

作为公共文化支出的一种,公共文化投入(支出)应遵循公共支出的一般原则,此外,考虑公共文化自身的特殊性,公共文化支出应遵循的原则包括:[10]

1。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

根据公共财政的性质和目标,弥补市场失灵是国家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文化支出应该遵循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将有关财政经费投入到那些公益性强、市场难以供给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领域。同时,注意不进入或逐步退出市场可以有效运行的其他文化服务领域。这一原则旨在为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划界”,是用好公共文化投入的重要前提。

2。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政府的公共支出应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原则,追求社会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这是由公共财政的公共性质所决定的。此外,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作为一种承载精神内容的特殊公共产品,具有其他公共产品不同的特殊影响,对公民文化素质提升、价值观构建、社会精神风貌形成等都有很大影响,其投入使用,更应严格遵循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3。公平原则

公共支出的公平原则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公平,指的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纵向公平指的是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横向公平是一种独立的公平原则,它要求政府进行公共资源分配时应保持公平的立场。纵向公平则主要是考虑“因人而异”的相对公平——由于服务对象具有差异性,因此,不同情况应该不同对待。如不同阶层、群体和个人,公共文化服务受益能力不一样,交响乐等高雅艺术或地方戏等特殊类型的文化产品,并非所有社会成员均有相同的享受能力,因此,政府在选择投入领域时,应适当考虑这类差异。此外,相对而言,中产阶级更能表达自己的需求、意愿,更能游说政府部门将投入向自己倾斜,有可能导致对低收入人群需求的忽视。虽然纵向公平较难做到,但政府在安排公共文化支出时,仍应充分考虑本地不同阶层、族群居民的受益能力等,尽可能做到纵向公平。

4。厉行节约、讲求效益、量入为出、保持平衡的原则

财政支出是一种经济行为,厉行节约、讲求效益、量入为出、保持平衡是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公共文化支出也不例外。应建立相关审计和绩效管理制度,分析支出效益的高低,增强政府对公共文化支出的选择性。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比较复杂,如何建立有效的文化投入绩效管理制度,值得深入探讨。[11]量入为出、保持平衡是公共财政不至于陷入困境,稳定发展的保障,公共文化投入应当遵循这一原则。

5。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选择性激励的原则

统筹兼顾,指的是合理确定公共财政文化支出项目及其各项支出的规模;保证重点,指的是正确安排各项公共文化支出中的各种比例,分清轻重缓急与先后主次;选择性激励,指的是由于公共文化投入有限,应选择那些满足大多数人民群众最基本需求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行重点投入。总之这一原则要求的是正确处理好各项公共文化支出之间的关系,优化支出结构。

6。法定原则

所有的公共支出均应遵循法定原则。所谓法定原则,是指财政支出的投向和数量一经法律确定之后,必须依法安排支出。即按照法律规定,哪些是政府必须支出的,哪些是政府不应支出的,应有法定依据。就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第四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上述规定,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提供了最高层级的法律依据。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文);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4号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国发[2003]第382号文)、《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6]43号文)等,都为公共文化投入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7。公开、透明的原则

公共文化支出来源于税收所得的财政资金,故政府及使用公共文化资金的机构,有责任将纳税人的钱用向何处、用于何种目的,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公布,并接受社会的监督。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机构,其经费使用情况,除有关专业审计外,每年还以“年报”的方式向社会公布,最大限度地落实公开透明度的原则,获得公众信任之余,也更吸引了企业等社会资金的捐助。

8。尊重文化艺术发展规律的原则

公共文化支出除应遵守上述公共支出的一般原则外,鉴于文化艺术、文化服务的特殊性,公共文化支出还应当遵循尊重文化艺术发展规律的原则。在文化投入的方向、重点、使用绩效评估等方面,充分考虑文化产品与服务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特殊要求。

二、公共文化投入的方式及规模

(一)公共文化投入方式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突出作用,世界各国均越来越重视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但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上的差别,各国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方式和规模也有所不同。如果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型以及两者兼顾型三种模式,那么,政府主导型突出政府在国家、社会、市场三个领域中具有最高决定权,政府对社会进行全面干预;社会主导型正好相反,强调政府只是社会组织中的一种,相对于社会来说国家是从属性的,政府的作用有限。不同的公共服务类型的国家,政府的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方式各有不同,我们选取了可分别代表上述三种类型的法国、美国和英国进行考察,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分析。[12]

1。政府主导型——法国政府的文化资助模式

法国作为国际文化大国,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在中央政府设立“文化和通讯部”统管全国的文化事务。法国历届政府坚持为文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对一些国家文化机构、团体以及与国家有合同关系的文化团体,每年给予固定补贴,在国家经费预算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提高,稳定在1%左右。政府对文化的投入采取直接拨款方式,由国家“文化和通讯部”对重要文化机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拨款,同时也对一些重要文化活动直接提供资助。法国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所需经费完全由政府负担,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法国各地都有文化体育中心,经费主要源于政府补贴。政府对文化的投入不是通过简单的行政手段,而是通过签订文化协定的契约形式确保实现政府的管理目标。近年来,法国政府为避免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和文艺团体过分集中在巴黎地区,实现文化均衡发展,开始实施文化分散政策,加快“地方分权”步伐,把部分资金资助分散到各地。

2。社会主导型——美国政府的文化投入模式

美国是典型的社会主导型国家,奉行自由竞争的价值观,认为国家对社会不应有过多干预,对文化事业也实行间接管理,政府没有管理文化事务的专门机构,但设有联邦艺术暨人文委员会、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由它们代表政府行使部分管理职能。

美国对文化艺术事业的资助主要依靠法律,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杠杆来鼓励中央和地方对文化进行投资。根据立法,国家艺术基金会与国家人文基金会的宗旨就是为发展美国文化艺术服务,保护美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根据规定,政府每年要拿出相应比例的资金投入文化艺术,并且使这些资金的使用直接面对文化艺术事业,而不是耗费于庞大的文化行政机构的运行之中,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总结美国政府对文化资助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一是政府不直接对文化机构拨款,而是通过国家艺术基金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对文化实施赞助。这些文化中介组织只有拨款权,没有在文化领域进行立法、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的职能。二是政府拨款对象为非盈利文化艺术团体。美国联邦政府所支持的是那些不通过市场运作方式经营的非盈利性文化团体,以商业方式运作的盈利性文化团体,如流行音乐、电影娱乐公司等无法获得赞助。三是政府采用资金匹配的方式实行有限拨款。联邦政府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是有限的,一般要求对任何项目的资助总额不超过所需经费的50%,其余部分则必须由申请者从政府机构以外筹集。资金匹配一方面促使各地方政府拨出相应的地方财政来与联邦政府资金配套,另一方面也要求各艺术团体或艺术家积极向社会筹集资金以获得政府的资助,调动了各州、各地方乃至全社会资助艺术事业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各艺术团体、艺术家的积极性。

3。政府与民间伙伴关系型——英国政府的文化资助模式

与法国相似,英国也建立了统管全国文化事业的中央政府主管部门——“文化、新闻和体育部”,负责统管文化艺术、文化遗产、图书出版、新闻广播、电影电视、体育、旅游等职能。英国政府的文化资助主要通过政府委托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或称准官方机构)来进行,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对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不存在行政领导关系,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奉行与政府保持“一臂之距”的原则,独立运作。政府虽然不能对文化单位直接提供资金支持,但可以通过具体拨款方式对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在政策上加以协调、引导,体现政府对文化艺术的管理目标和支持重点。此外,政府对文化事业支持不是大包大揽,而是鼓励他们自创收入、争取社会赞助。即使享受政府长期资助的团体或机构,一般也只能占其收入的30%左右,其余部分仍需自筹解决。为保证政府资助取得良好效果,艺术委员会通过各种方式对享受政府长期资助的艺术团体进行监督。政府每年与享受政府资助的艺术团体签订资助协议,规定签约艺术团体需达到的目标,并对资助情况进行评估,以此作为政府未来提供资助的依据。英国政府的文化资助模式实际是“一臂之距”原则的具体运用,这一原则优点突出,表现为:一方面,减少了政府机构的行政事务,保证了政府工作的高效运作;另一方面,政府机构不直接与文艺团体发生关系,有利于检查监督,避免产生腐败。

总体来看,各国对文化资助的范围和方式尽管不同,但均是根据其本国的公共需求状况和公共管理模式,经过多年探索所形成的,近年来也在互相借鉴,不断完善,对本国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显然,各国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4。我国的“政府主导型”公共文化投入方式

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的,公共文化投入模式与法国较为类似,我国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市(自治州、地区)、县(设区的县级市、自治区)和乡(镇)五级政府,均设有相关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类文化事业单位。1994年开始,我国建立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重新界定了中央、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和事权范围,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权、财。公共财政采取的是分级管理、财政“分灶吃饭”的模式,即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市(自治州、地区)、县(设区的县级市、自治区)和乡(镇)五级财政支出体系。根据这一财政体制规定,各级政府的公共文化投入,主要由本级财政负责,换言之,各级政府的文化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其相关“养单位(行财费)、养人(人头费)、养项目(事业费)”等的费用,均采用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直接拨款的方式进行直接投入。同时,中央财政也对一些重大文化项目提供直接资助或以“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投入,如近年开展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所需资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资金等,中央财政就以“专项补助”等方式,进行了大量的投入。[13]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适度推进,各级政府往往也通过公益性文化项目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等方式,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公共文化投入方式。

此外,我国自1997年起开始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14]按照征收规定,征收所得的文化事业费返还财政,专门用于文化事业建设。因此,各省市还用“文化事业建设费”建立名称不一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如“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等。这些资金来源于税收,也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通常以项目资助等灵活的方式,资助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公共文化服务。[15]

借鉴国际经验,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中国实际,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为建立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提高文化投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合理借鉴“一臂之距”等做法,改进文化投入方式,提高投入效率,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此外,要鼓励社会资金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在发挥公共财政主导作用的同时,推动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多元化发展。

(二)公共文化投入的规模

书友推荐:一屋暗灯迟音(1v1)小欢喜之群芳乱欲我的道家仙子美母吾弟大秦第一纨绔可怜的社畜债务偿还系统伏特加与曼特宁神豪的后宫日常配种(1V1,SC)戏里戏外(1v1)H斗罗大陆之催眠武魂仙子的修行·美人篇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重生之娱乐圈大导演娱乐圈的曹贼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房客(糙汉H)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
书友收藏:女神攻略调教手册韵母攻略冷艳美母是我的丝袜性奴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娱乐圈的无耻统治者蛊真人之邪淫魔尊我的教授母亲(高冷女教授)我丰乳肥臀的瑜伽教练母亲和保守的翘臀长腿女友被得到催眠APP的猥琐大叔调教成了专属肉便器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妈妈又生气了斗罗大陆之极限后宫(无绿改)无限之邪恶系统掌中的美母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众香国,家族后宫人妻调教系统随心所欲神豪系统赛博经纪人我的冷艳教师美母和明星校花女友变成同学们的性奴竟是一个熊孩子的策划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