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延续了苏醒室那种奇特的、近乎刻意的温馨感。
柔和的光线并非来自头顶,而是从墙壁和天花板本身均匀地弥散开来,温度恒定在人体最舒适的区间,甚至连空气都带着一种经过精心调配的、若有似无的清新气息,像是雨后的森林混合了某种安神的香氛。
明明是从未踏足、完全陌生的环境,每一步却都踩在一种被精心计算过的“舒适”上,莫名给人一种如同归家般的、被包裹的安全感。
这感觉很矛盾,也很诡异。仿佛我们不是闯入者,而是被期待已久的、需要被小心安抚的客人。一种被无形之手妥帖安排,连情绪都被预先设计好的毛骨悚然感,悄悄爬上脊背。
不得不再次承认,这个代号“晨曦”的AI,或者说她背后所代表的这个时代的力量,将一切都安排得极其妥帖,完美得无可挑剔,也……完美得令人不安。
然而,这份无微不至的“完美”,并不能消解我内心那如同野火般燃烧的焦灼。那个问题,像一根坚硬的鱼刺,死死卡在喉咙深处,不吐不快,每一次吞咽都带来清晰的刺痛感。
“现在,到底是什么时候?”我第三次问出这个问题,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执拗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渴望一个确切的数字,一个冰冷但真实的坐标,能让我这艘在时间洪流中彻底迷失、随波逐流的小船,重新找到一个可以系泊的锚点。
哪怕这个锚点早已锈蚀,指向的港湾也早已沧海桑田,面目全非,至少,它能让我知道,自己究竟从何处来,漂泊了多么遥远的距离。
晨曦再次回以那种无懈可击的、仿佛经过亿万次优化迭代的温和微笑,用词依旧委婉而富有引导性:“何诗妍小姐,时间的答案就在前方。
我们即将抵达观景平台,在那里,你们将亲眼看到这个时代的一角。或许,亲眼所见,比单纯的数字更能让你们理解当下的世界。”
她像一个最有耐心、最专业的导游,永远知道如何用未来的风景来吊足游客的胃口,巧妙地、一次又一次地,回避着那个最核心、也最残酷的信息。
通道并不长,目测不过几十米的距离,我却像个程序出错的复读机,对着一个理论上绝对理性的AI,固执而略显狼狈地追问了至少三次同样的问题。
恍惚间,竟生出几分给21世纪人类“丢脸”的荒谬感——瞧瞧,我们那时候的碳基生物,在情绪控制和信息获取的耐心上,就是这么的……原始和沉不住气。
终于,走到了通道的尽头。
那是一个开阔得令人瞬间屏息的环形观景平台。平台边缘没有任何物理意义上的护栏,视野毫无遮挡地、近乎霸道地向外延伸、铺展,仿佛一步就能踏入虚空。
然而,映入眼帘的景象,并非我预想中布满穿梭飞行器与反射着冷光的摩天大楼的赛博朋克式钢铁丛林,也不是什么荒芜废土,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生机勃发到近乎狂野的原始丛林!
参天巨木如同远古的巨人,虬结的根系深扎大地,庞大的树冠如墨绿色的华盖,层层叠叠,交织成一片望不到尽头的绿色海洋,一直蔓延到视野与天际线模糊交融的远方。
粗壮的藤蔓如同巨蟒,从高处垂落,或是缠绕着树干蜿蜒而上。无数叫不出名字的奇花异草点缀在林木间隙,色彩斑斓,形态各异。
淡淡的、如同轻纱般的白色雾气在林间氤氲流淌,在某种不知名光源(是高度模拟的自然阳光,还是另一种超越理解的人造光?)的照射下,边缘被染上流动的金色光泽,美得不似人间。
空气里弥漫着浓郁而纯粹的草木清香,带着雨后泥土的湿润气息,沁人心脾。耳边,甚至能听到隐约的、婉转清脆的鸟鸣声从林海深处传来,更添几分生机。
恍若闯入了某个与世隔绝的、被时光遗忘的仙境,或者……某个精心打造的、规模宏大到无法想象的生态穹顶。
我一时看呆了,心脏被这超越所有想象的壮丽景象攫住,忘记了呼吸。手下意识往原本习惯放手机的口袋摸去——想拿出那个小小的方块,将这震撼心灵的美景记录下来,分享给……分享给谁呢?
指尖触到的,却是身上这套柔软、舒适却完全陌生的衣料。啊,对了,手机……那属于我那个信息爆炸时代的产物,那连接着我与过去所有社会关系的纽带,早已和我的青春、我的病痛、我所熟悉的一切一起,湮没在无法计量的历史尘埃中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空落落的失落感,如同冰冷的潮水,漫上心头,冲淡了初见奇景的震撼。
晨曦安静地站在一旁,脸上带着那永恒不变的、仿佛镌刻在程序底层的微笑,耐心地等待着我们消化这份视觉与认知上的双重冲击。时间于她,似乎真的只是数据库里一个可以随意调取的参数,毫无意义。
打破这片近乎神圣的寂静的是黄泰,他张大了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吸气声,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结结巴巴地:
“这……这就是未来的地球吗?为什么……为什么看不到任何城市?难道这个时代,摩天大楼、高速公路这些……都已经被淘汰了吗?我们……我们真的还在地球上吗?还是说,已经到了某个……外星生态园?”
他的问题,每一个字都敲打在我心头的疑问上。是啊,这绿意盎然的景象美则美矣,但人类文明的痕迹在哪里?那曾覆盖星球表面、代表人类征服自然的钢铁水泥森林,难道真的被这更原始、更强大的自然力量彻底吞噬、抹平了吗?
晨曦依旧从容,她微笑道:“大家请不要着急,认知需要一个过程。”说着,她轻轻拍了拍手,动作优雅得像是在指挥一场无声的交响乐。
下一秒,我们面前光洁如镜的地板上,物质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的活物,又像是快速播放的植物生长记录片,肉眼可见地“涌出”、拉升、塑形,眨眼间就变成了一张造型流畅、充满未来感的乳白色桌子和三把看起来就极其舒适、符合人体工学的悬浮式椅子。
不是从别处移动过来,是真正的、从无到有的“生长”!物质被凭空构造,仿佛3D打印技术被提升到了神话级别。
纵然心里不断告诉自己这是未来科技,但这彻底违背质量守恒和我所有物理常识的一幕,还是让我头皮微微发麻,一股非现实的、源自未知的寒意从尾椎骨窜上后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