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多年。
这个数字不再仅仅是听觉接收到的音节,它像一颗裹挟着万钧之力的陨石,狠狠砸入我意识的深潭,不断下沉,下沉,在空寂的心湖底部撞击出沉闷而巨大的轰鸣,震得我耳膜嗡嗡作响,思维几乎彻底停滞,无法处理这过于庞大、超越了所有想象边界的信息。
时间,在这一刻剥离了它抽象的外衣,变成了具象的、冰冷坚硬的、沉重到令人每一寸灵魂都感到窒息的绝对距离,如同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将我与我熟知的一切——父母温暖却带着药水味的气息、窗外那棵每到春天就缀满粉白花朵的樱桃树、甚至是我病痛中辗转反侧的那张惨白病床——都彻底地、决绝地隔绝开来。那不是生与死的距离,那是连死亡都被时间稀释、被岁月遗忘的……永恒孤寂。
晨曦耐心地静立着,裙摆纹丝不动,她的存在本身就像一种经过精密计算的、无声的安抚剂,或者说,是一种对“古人”脆弱心理承受能力的精准评估和程序化应对。她给予我们沉默的时间,不多不少,恰好是情绪剧烈波动后需要平复的临界点。
打破这漫长而压抑的沉默的,是林默。
他的声音依旧平稳,听不出太多波澜,带着一种与他年轻外貌极不相符的、穿透所有情绪迷雾直指问题核心的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酷:
“为什么要分成两个纪元?是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节点事件吗?还有,你的名字‘晨曦’,和新纪元的开启,是否存在某种象征性的关联?”
我有些愕然地侧头看向他。在这样足以颠覆一个人所有存在认知的时间尺度冲击下,在我们都还沉浸在“故乡已成远古尘埃”的巨大悲怆与茫然中时,他关注的竟然是这些看似“旁枝末节”、充满考据癖的问题?这奇特的、近乎剥离了情感的关注点,我表示完全无法理解,甚至隐隐觉得有些……不近人情。
难道他不像我一样,被这漫长到令人绝望的时光洪流冲击得头晕目眩、心魂俱震吗?还是说,他的冷静本身就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防御机制?
晨曦的脸上,似乎极其短暂地掠过一丝极淡的、类似赞许或“识别到高质量问题”的微光(或许这只是我过度敏感的错觉,毕竟AI的表情理论上都是模拟产物),她的声音依旧悦耳动听:
“很好的问题,林默先生。这有助于你们更深入地理解当下的世界。那么,请允许我简单讲述一下过去的历史。由于何诗妍小姐是三位中冷冻时间最早的,处于旧纪元21世纪初的科技爆发前夜,我将从那个时代开始,为大家梳理这条时间的脉络。”
她的叙述开始了,语调平缓而清晰,没有任何煽情,像一台最精密的放映机,在我们面前冷静地展开一幅浩瀚而壮阔、却也带着无情淘汰法则的历史卷轴。
“首先,是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大停滞时代。”
大停滞?我心中微动,升起一丝本能的抵触和困惑。在我的认知里,21世纪初虽然充满了各种社会问题、环境压力和地缘冲突,但科技发展绝对是日新月异,信息爆炸,各种前沿理论和技术突破层出不穷,每天都仿佛有新的可能性被创造出来,怎么能用“停滞”这样消极的词汇来定义?
“约旧纪元21世纪中后期,困扰人类多年的能源终极难题——可控核聚变技术,得以实现并最终走向全面商业化普及。”晨曦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仿佛在陈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实。
可控核聚变!这在我那个2032年,还是停留在顶尖实验室论文里、科幻作品中和人类终极梦想清单上的存在!是无数科学家穷尽一生追求的圣杯!竟然在我被冷冻后不久,就在现实中实现了?
我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一股混合着激动与莫名失落的感觉涌上心头。激动于人类竟然真的做到了,失落于……我未能亲眼见证那个伟大的时刻。我所处的时代,竟然只是这伟大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当时的人们欣喜若狂,普遍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将彻底解决资源危机,带来文明的又一次跨越式发展,突破现有的、受限于能源的发展瓶颈,甚至开启星际殖民的时代。”
是的,这完全符合我那个时代的想象和期待!无限的能源,意味着无限的可能!
“但是,”晨曦的话锋轻轻一转,那转折平淡无奇,却带着一种历史的无情和宿命感,瞬间将刚刚燃起的激动火苗浇熄,“核聚变技术的全面普及,在带来充足能源和一定程度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并未能如预期那般,激发文明整体迈向下一个阶段的、跨越式的、颠覆性的进步浪潮。”
我屏住了呼吸。
“尽管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得益于近乎无限的能源和算力的提升,各行各业,包括材料学、医学、基础建设、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持续性的、显著的技术积累和渐进式改良,社会物质财富空前丰富。但……”她再次强调了转折,“社会的整体……‘精气神’,如果借用旧纪元一个比较感性的词汇来形容,却在达到一个高峰后,开始逐渐下滑,陷入一种……满足于现状的惰性。”
“精神层面的……停滞?”我下意识地喃喃,试图理解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