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掌握激励的艺术
一个好的管理者要管理好员工,没有点“手腕”是行不通的,其中最聪明的办法是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好,这样就要让他们尝到激励的“甜头”,越干越有劲,觉得天天有奔头;否则你就会看不到显而易见的工作效率,结果是你自己会吃苦头。那么员工呢?他们当然也会跟着你吃苦头。
激励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当学会用艺术的“手腕”对下属进行激励:
(1)明暗分开
激励可公开进行或暗中交易,两者都以正当而合理为适宜。暗中激励不失正当,才是正途。
凡是大家看法想法一致,不易引起众人反感,可公开激励,目的在获得大家的良好的回应,以扩大影响。若是见仁见智互异,而又非奖赏不可,便暗中进行,以减少误解或不满。有些行为例如维护公司信誉而与外人打架,应该私下感谢,以防群起仿效。
普遍性的,可公开实施。特殊性的,除非众所公认,否则以暗中为宜。牵涉到个人荣誉的,私下激励;单位或团体荣誉,公开表扬。有关苦劳的奖赏,大家差不多,公开。有关功劳的奖赏,彼此相差颇大,最好暗中给予以维护较差者的面子,激励其下次努力赶上。公开等于撕破脸,用“无所谓”来因应,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
(2)公私分明
公家的金钱,做私己的人情,这是一种明得暗失的算盘。实惠的人,一方面感激,一方面有样学样,公私不分明。其他的人,看在眼里却怨在心里,既然是公家的钱,为什么不索性多花一些,连我也照顾在内?
激励者存心接受回馈,当然施恩望报。这种私相授受的激励,不可能真诚持久。必须心中没有施恩的念头,更不希望个人获得任何报答,才有实效。既然如此,就用不着假公济私,以致公私混乱,甚至以私害公。
私人的事宜应该明说,用自己的钱也要表明。不必垫私钱办公事,否则也是公私不分明。私人恩怨不能公报,私人请托不能利用职权,更不可以存心勾结以图谋私利,因为公私不分的激励,到头来必然公私两蒙其害。
(3)顺逆分清
请将不如激将,有时逆的激励效果更为宏大。不过完全逆取,也不见得有效。顺逆之间,必须小心衡量。
有些人顺着请他帮忙,他会推三阻四,勉强答应,也似有天大人情。最好用反激的方法,故意把问题说得十分困难,暗示不是他能力所能胜任,激他毅然自告奋勇。
有些人老于世故,便要顺着激励。先说明他的长处,以引起知遇之感,再表示借重他的才华,请他不必顾虑太多,他就会朝气勃发,鼎力相助。
关系很重要,交情不够不宜随便逆取。够交情,好像顺逆都能奏效。不过看场合、看情况、配合着考虑,该顺即顺,应逆即逆,求其效果最佳,而且后遗症最小。以自己的优势力来攻破对方的弱点。则顺逆皆有所宜。
(4)刚柔并济
用刚硬的方式来激励,多半建立在利害的基础上面。以柔软的方式来激励,则偏重于情谊。以情谊做出发点来实施激励,效果较佳。所谓柔能克刚,正是此理。
柔不表示胆怯怕事,也不是推、拖、拉,敷衍了事。柔是用真诚的爱心来感应,使对方从柔中发出一股强烈的意愿,自己奋发有为。
刚是一种果敢的作为,具有短时间的爆发力,当作非常的手段,比较有利。刚硬之后,如果再以柔软来安抚,更能得人心。不可存心杀一儆百,因为人心惶恐,并没有好处。应当处罚到什么程度,若是难以判断,最好从轻。应当赏到什么程度,若难以判断,最好从优。若非证据确凿,宁可从轻发落,不宜轻率冤枉。刚柔并济,所重不在惩罚,而在教化。
(5)动静并用
动静不是两种相反的状态,而是以此互相过渡的。动中含有静态;静中也有动态。活动过程多半比较引人注意,而活动前后的企划,准备及沟通、协调,则容易被忽略。激励者不可由自己看得见的动态便加以重视,却对自己看不见的静态予以轻忽,以免厚此薄彼,招致不满。
对于动态的激励,必须掌握时机,把握重点,以配合活动的进行。静态的激励,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在结束或过程中,指定专人或由某些人交互实施。无论动态、静态,都要给予合理的激励,使大家明白动态、静态各有其贡献,并无轻重之分,因而分别努力,共同朝向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