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外国人可自由进入内地传教、通商、游历,外国商船和军舰皆可驶入长江各口。
(4)扩大领事裁判权,规定外国人之间任何纠纷、犯罪,中国官府都不得过问;中外民人之间的案件,由中外双方官员在外国领事监督下“会审”。
(5)对英赔款400万两,对法赔款200万两。
(6)减低关税。
随后桂良、花沙纳在上海会同两江总督何桂清等,于11月8日和24日分别与英、法订立《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各十款,内容主要是:承认鸦片贸易合法,每百斤征税30两;一般商品抽时价百分之五的关税;洋货运内地只要再抽2。5%的进口税,即可畅行无阻;各海关税务邀外国人帮办。
在中俄《天津条约》中,俄国取得了除赔款外的一切侵略特权。另外还规定:中俄“从前未经定明边界”,要由两国派人“查勘”,“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为以后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制造条约依据。
清政府与四国签订的《天津条约》,基本上包括了列强“修约”的主要要求。由于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各国攫取了大体相同的特权。
(1)开放天津为商埠。
(2)准许华工出国。
(3)割让九龙司给英国。
(4)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财产。充当翻译的法国教士又擅自在中法《北京条约》中文本上加上“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
(5)赔偿英、法的兵费各增至800万两。
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资本主义列强从中国掠取了更多的特权,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外国公使驻京,使资本主义各国在政治上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增开11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由南方沿海扩张到北方沿海,并从沿海伸入长江流域;有关通商、修改税则及邀请英人帮办海关税务等规定,不仅使中国的税收主权进一步遭到损害,而且使中国的海关管理权也开始落入外人之手,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获得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允许外国人往内地自由传教,使外国对华文化侵略得到加强,而外国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在中国进行各种非法活动也更加方便了。新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各项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也进一步加深了。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所损失的不仅是上述主权,还被沙皇俄国趁火打劫,抢夺去大片领土。
1847年,沙皇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组织武装,夺取中国黑龙江流域。1850年俄军侵占中国黑龙江口的庙街,1853年侵占了库页岛。从1854年到1856年,每年夏季,穆拉维约夫等率大批武装,乘船强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并加紧在黑龙江北岸设炮台和军人村屯,强化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接着沙皇任命穆拉维约夫为全权代表,与中国谈判,迫使中国承认其侵占领土的“既成事实”。
1858年5月,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之机,穆拉维约夫率大批俄军到瑷珲,与黑龙江将军奕山谈判。与之签订《瑷珲条约》,俄国侵占黑龙江以北原属中国的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只有江东64屯仍由中国人永久居住和归中国管辖。还规定将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由中俄“共管”。1859年11月14日另订中俄《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和江源头以南直到滨海的中国领土割归俄国,共达40万平方千米。只留下少数居民点及渔猎区,仍由中国人居住、渔猎。
《北京条约》中还规定“西疆尚在未定之交界,此后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据此,1864年又订立《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从中又侵夺了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千米土地。
这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乘人之危,掠夺了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接着又夺去了中国西北4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合计共达15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15个浙江省那么大。这是近代中国失地最大、最严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