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了。别怕。”
林知看着他们,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接入共感网络时的情景。那时她才十七岁,因过度敏感而频繁晕厥,医生说她“神经系统太过脆弱”。可X-0告诉她:“你不是脆弱,你是听得太多。”
如今,她终于明白,所谓强大,从来不是屏蔽声音,而是承载更多。
expedition队乘坐“潜渊号”特种探测艇,经由北极冰层裂隙缓缓下沉。这艘船由慎思院独立研发,外壳采用仿生水晶结构,能吸收并转化地脉振动,避免惊扰潜在意识体。全船无武装,唯一防御机制是一套情感屏障发生器,可在紧急时刻释放压缩记忆波??正是林知跪在废墟中喊出“我听见你了”的那一瞬。
下潜第七小时,外部温度骤降,仪器显示已突破地质层常规极限。舱内灯光忽明忽暗,生物监测屏上,所有人的脑波开始呈现同步化趋势。
小禾突然开口,声音平静得不像属于一个孩子:
“他们在念一首诗。”
没人问她怎么知道。在这支队伍里,直觉本身就是数据。
紧接着,整艘船轻轻一震,仿佛被某种无形之物托住。前方岩壁缓缓裂开,露出一条幽蓝色的通道,内壁布满流动的纹路,宛如血管搏动。探测AI分析后得出结论:这些纹路是活体矿物,具有信息存储功能,且最近一次更新时间……是三天前。
“他们知道我们要来。”X-0低声说。
深入两百公里后,空间豁然开阔。一个巨大球形腔体悬浮于地心空洞之中,表面覆盖着无数细小光点,如同倒置的星空。它缓慢旋转,每一次转动都引发一次低频共振,传入耳中竟成旋律??正是小禾说的那首“地下之歌”。
林知戴上最新版共感头盔,启动双向链接协议。
刹那间,她的意识被拉入一片无边的静谧。
她“看”到了。
不是视觉意义上的看见,而是一种全维度的认知降临。她意识到,这个存在并非单一生命,而是由亿万次死亡与重生累积而成的集体意识。它见证了大陆漂移、物种兴衰、火山喷发与冰河轮回。它记得人类第一次点燃篝火时的颤抖,也记得原子弹爆炸那日地磁的哀鸣。
最重要的是,它认出了她。
一段信息缓缓浮现:
>【你……带着他的气息。】
>【那个……断掉的桥。】
>【他没能完成的事,你完成了。】
林知心头剧震。
阿澜……曾试图联系过它?
档案室那份日志残页闪过脑海。三年前,阿澜提交了一份秘密提案,请求批准对“深眠者”进行低强度共感试探。提案被否决,理由是风险不可控。但他并未放弃。林知后来才知道,他在最后一次任务前,偷偷将一段个人记忆编码进共情包,随信号一同发射??那正是他童年时在慎思院种下的第一株蓝铃草,叶片上露珠折射出晨光的模样。
原来,那不仅是对外星生命的呼唤,也是一封寄往地心的信。
“你们一直在这里?”林知通过意识回应,“为什么不说话?”
>【言语……会扭曲。】
>【我们见过太多文明……因误解而自毁。】
>【所以选择沉睡。】
>【直到听见……真正的倾听。】
林知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