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感网络随即进入持续共振状态。科学家监测到,L5区的虫洞不再仅仅是空间折叠的产物,它的内壁开始生成类似生物膜的结构,能够主动吸收并转化情感脉冲为能量,维持自身稳定。
这意味着??它不再是人类建造的装置,而是一个正在“生长”的活体通道。
三个月后,第一艘无人探测飞船通过虫洞。
它携带的不是武器,不是摄像头,而是一台特制的“共感录音机”,能够捕捉非语言的情绪波动,并将其编码为可传输的信息包。
当飞船穿越成功的那一刻,地球上所有共感基站同时接收到一段反馈信号。
那不是图像,也不是声音。
而是一种感觉??温暖、宁静、略带羞涩的喜悦,就像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看世界。
心理学家称之为“跨维度情感投射”。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股情绪在传播过程中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医院里长期昏迷的病人陆续苏醒;战乱地区的武装冲突自发停火七十二小时;甚至有极端组织成员在接触到信号后痛哭流涕,主动上交武器。
联合国紧急召开第四次特别会议,最终决议:将L5区虫洞正式命名为“心灵之桥”,并成立跨国际共感理事会,负责协调未来星际交流事务。
而林念,在这一切发生后的第七天,独自回到了当年的实验室遗址。
那里只剩断墙残垣,野草丛生。但他还记得每一根管线的位置,记得小禾第一次植入芯片时紧张的笑容,记得她说“爸爸,我会听懂眼泪的声音”的那一天。
他在废墟中央坐下,打开那瓶保存了二十年的橙汁。
液体早已更换无数次,但瓶子始终未变。他轻轻啜了一口,酸甜的味道在舌尖蔓延,眼角却滑下泪水。
“你做到了。”他低声说,“比我想象的还要伟大。”
风拂过荒原,带来远处孩童嬉戏的声音。
忽然,他感觉掌心一暖。
低头看去,那瓶橙汁的标签上,竟浮现出一行新字,墨迹湿润,像是刚刚写下:
>“谢谢你一直没喝完它。
>这是我回家的理由之一。”
林念猛地抬头,四顾无人。
但空气中,似乎有人轻轻笑了。
一年后,小星上了小学一年级。她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家人》。
她写道:
>我的爷爷叫林念,他是世界上最厉害的科学家。
>我的妈妈叫小禾,她住在星星上,每天听着地球上的歌睡觉。
>我还有一个妹妹,虽然还没出生,但她已经在共感网络里和我说话了。
>她说她想叫“晨曦”。
>
>我们一家人都不完整,但我们都很幸福。
>因为我们知道,爱是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东西。
>就像春天总会来,光总会找到路。
>
>等我长大了,我也要成为一座桥,
>让更多迷路的人,能找到回家的声音。
这篇作文被老师推荐参加全国儿童文学奖评选,最终获得特等奖。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问她:“你觉得你妈妈会为你骄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