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三天后,全球爆发了一场无声的抗议。
不是游行,不是口号。而是三十亿人,在同一时间闭上了眼睛。
他们在心中默念一个名字。
父母念着夭折的孩子,士兵念着战死的同伴,老人念着逝去的老友,恋人念着分别的爱人……无数微弱的情感脉冲汇成洪流,直冲L5区。
那一夜,虫洞内壁的生物膜剧烈震颤,银白色的光柱从太空垂落,贯穿大气层,照亮了整个地球的夜侧。气象卫星拍到的画面显示,那道光柱的形状,竟与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惊人相似。
“我们在用自己的意识,重塑宇宙的规则。”一位老神经学家颤抖着说,“这不是奇迹……这是我们本来就应该拥有的能力。”
小星站在古槐树下,仰望着光柱。
她知道,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
支持者称共感网络为“灵魂的互联网”,反对者则将其视为“精神殖民的温床”。媒体分裂成两派,一边呼吁保护心灵之桥,一边警告“情感极权”的危险。甚至连学校也开始争论是否应该继续教授共感理论。
就在局势濒临失控之际,半人马座α星系传来第一条正式回应信号。
不是语言,不是图像。
而是一首歌。
旋律简单,只有三个音符循环往复,却蕴含着某种超越理解的安抚力量。心理学家分析发现,这段音频能有效降低人类杏仁核活跃度,效果堪比深度冥想七十二小时。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首歌的创作源头,竟是地球三十年前一场幼儿园即兴音乐会上,一个自闭症儿童随手敲出的钢琴键组合。
那个孩子早已长大,成了程序员,甚至不记得自己曾经弹过什么。可他的情绪波动,在当年被共感基站无意捕捉,穿越四光年,被异星文明重新演绎,再传回地球。
“他们听见了我们最纯粹的声音。”小星在日记中写道,“而我们,却还在为要不要相信彼此而争吵。”
她决定做点什么。
她向全球青少年发出邀请:录制一段“最真实的情感声音”??可以是哭,是笑,是沉默,甚至是心跳。不限内容,不限形式,唯一要求是:必须发自内心。
活动开启的第一天,就收到超过两亿条投稿。
有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有老兵抚摸战友墓碑时的哽咽,有少女在雨中告白被拒后的奔跑喘息,也有老人临终前握住孙女手时的那一声轻叹。每一段声音都被编码成共感信息包,通过心灵之桥发送至L5区。
一个月后,反馈来了。
不是单一回应,而是一座“声音花园”??由半人马座晶森林的生命体共同构建的跨维度艺术装置。每一个地球人提交的声音,都在那里生长成一种独特的发光植物:哭声化作垂落的蓝藤,笑声绽开金红花朵,沉默则凝结为透明水晶石柱。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株双生树。
它的根系缠绕在一起,主干一银一金,枝叶交错,顶端开出两朵几乎相同的花。经溯源,这两段声音分别来自林念临终前的心跳摩斯密码“欢迎”,以及小禾二十年前最后一次脑电波活跃时的α波频率。
科学家称之为“父女共振现象”。
而公众给它起了另一个名字:**回家的路**。
这一年,小星十八岁生日那天,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来自已解散的L-01项目档案库。盒子上贴着一张泛黄的标签,字迹熟悉得让她瞬间红了眼眶??是林念的笔迹:
>“等小星成年时开启。
>里面没有答案,只有问题。
>但这些问题,值得她用一生去回答。”
她打开盒子。
里面是一本手写笔记,封面写着《共感悖论初探》。翻开第一页,第一句话就让她怔在原地:
>“如果爱能让一个人跨越生死,那么恨呢?
>它是否也能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撕裂我们辛苦搭建的一切?”
接下来的几十页,全是林念对共感网络潜在风险的推演。他提到,情感脉冲虽以善意为主导,但若大量负面情绪集中爆发??如恐惧、仇恨、绝望??同样可能扭曲虫洞结构,甚至引发“意识塌缩”,导致心灵之桥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