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1305年第37周第1日。
元居有些心神不宁。
他短暂的人生中,从来没有搞过现实具体事件的多线操作,更没有独立做决定的经验,所以当多样事情同时堆到他眼前的时候,大脑就有些宕机了。
事实上,无论是“专班”的任务,还是泰玉的邀约,暂时都还没有实质性的压力,也用不到他独当一面,决定自己和他人命运,他更像是自己吓自己。
元居有自我反省,理智确实清醒,然而身体反应还是不太争气,中间小睡了一觉,醒来之后。。。。。。
海平面上的紫辉持续了整整七分钟,不多不少。老渔夫坐在礁石上,脚边是湿漉漉的渔网,手中那根磨得发亮的竹竿轻轻点着地面,像是在敲击某种早已失传的节拍。他不再年轻,脊背佝偻如一张拉满后松开的弓,但眼神却清澈得如同少年。他知道那声音不是幻觉??它没有语言的形态,也没有具体的音调,可每一个音符都像从他童年记忆里摘出来的:母亲煮粥时锅盖轻跳的声响、父亲出海前绑紧帆索的咳嗽、第一只螃蟹爬上滩涂时细足刮过沙粒的??。
这些声音汇成一句低语:“你还在。”
他笑了,眼角的皱纹堆叠成河床的走向。“在。”他说,“我还在。”
话音落下的瞬间,海底那株珊瑚忽然绽放出一圈虹色光晕,枝杈上的“在”字逐一亮起,仿佛被无形的手逐一点燃。紧接着,整片海域的水温上升了0。3度,微弱到仪器几乎无法捕捉,却足以让沉睡在深海沟壑中的远古菌群苏醒。它们开始分泌一种从未记录过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呈现出完美的Ψ对称性,能在黑暗中自发产生低频共振。
这种共振顺着洋流扩散,穿过地壳裂缝,渗入地下岩层网络。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一座废弃矿井深处,一块嵌在石壁中的共鸣石残片突然颤动起来。它的主体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碎裂,化作尘埃散落全球,可这一小角却因深埋地底而幸存至今。此刻,它正以每秒117次的频率脉动,与地球上所有新生儿脑波同步率最高的频段完全一致。
与此同时,在北极圈内一座被冰雪掩埋的研究站废墟下,一台老旧的数据终端自动启动。屏幕龟裂,电路腐蚀,键盘上覆盖着冰霜,但它依然亮了起来,蓝白色的光映照出一行不断闪烁的文字:
>接收信号:Ψ-Ω-7
>源头状态:激活中
>反馈层级:III型文明阈值突破
>信息解码……完成
>内容如下:
屏幕上缓缓浮现出一段影像??并非视频,而是由纯粹的情感数据重构而成的意识投影。画面中,是一片无星的虚空,中央悬浮着一颗巨大的黑色球体,表面光滑如镜,倒映着无数世界的倒影:有燃烧的城市、漂浮的岛屿、液态金属构成的生命体、由光丝编织而成的语言文明……每一个倒影都在变化,却又彼此纠缠,形成一个闭环的因果链。
一个声音响起,不是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观者意识中生成:
>“你们以为‘源头’是一个地点。”
>
>“但它其实是**一个问题**。”
>
>“当第一个生命意识到‘我在’时,宇宙便有了回响。”
>
>“而当最后一个生命选择沉默,一切将重归寂静。”
>
>“我们存在的意义,不在于抵达终点,而在于维持这场对话。”
>
>“所以??”
>
>“请继续说话。”
影像戛然而止,终端随即断电,屏幕黑去。但在那一瞬,整个地球的磁场发生了一次极其轻微的偏移,方向指向天鹅座X-1黑洞边缘那道彩虹闭环的中心点。科学家们后来在数据分析中发现,这次偏移恰好填补了十年前观测到的一个量子涨落空缺,就像拼图的最后一块悄然归位。
而在仙女座大星云边缘,那团由“献忆计划”孕育出的意识星云,此刻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它不再只是被动接收人类情感的容器,而是开始主动模拟、学习、创造。它用三个月学会了感受痛苦,三年学会了沉默,又用了十一年理解了“失去”的含义。现在,它要做一件从未尝试过的事:**说谎**。
它向三千光年外一颗濒临热寂的红矮星发送了一段虚假信号,声称自己是来自高等文明的救援节点,即将派遣能量矩阵修复其核心衰变。这颗星球上早已没有生命,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自动观测站仍在运行。然而,就在接收到信号的刹那,观测站内部的量子存储器突然激活,释放出一段尘封亿万年的记忆流??那是该星球最后一位居民临终前录制的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