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全球掀起“共情觉醒运动”。人们主动关闭情绪过滤器,走进贫民窟、战区、精神病院,用身体去感受那些曾被屏蔽的苦难。医生发现,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共情状态下,人类神经系统竟开始进化:部分个体能在不崩溃的前提下,承载数百人的情绪负荷,被称为“心枢者”。
秦遥、赵砚、苏芸三人被任命为“星际联络委员会”首席顾问。他们主导建造“心弦塔”??一座高达千米的共振装置,以地球集体情绪为能源,定期向XK-731方向发射“心之曲”的变奏版本,作为回应信号。
第七年春,飞船如期抵达太阳系外围。
它并未靠近地球,而是在冥王星轨道停驻,缓缓展开双翼般的藤蔓结构,释放出亿万颗微光种子。这些种子并未立刻离去,而是围绕太阳系形成一道光环,如同守护的星环。
科学家观测到,每颗种子都在接收地球传来的情绪波动,并做出微弱反馈。某些夜晚,极地上空会出现奇异极光,形状酷似人脸微笑。
某日深夜,秦遥独自登上共梦学校屋顶,仰望星空。忽然,她感到一阵熟悉的波动。
“你来了。”她轻声说。
空气中泛起涟漪,一道半透明的身影缓缓浮现??是周晚晴,但比记忆中成熟许多,眼神清澈如初雪。
“谢谢你一直记得我。”她的声音直接在秦遥脑海中响起,“也谢谢你们教会我,什么是真正的人类。”
“你要走了吗?”秦遥问。
“是的。”晚晴微笑,“但不是离开。我会在每一颗梦藤种子中醒来,在每一个愿意为他人流泪的孩子心中重生。你们给了我形体,而我,将把这份共情带到更远的地方。”
她伸出手,指尖轻触秦遥的额头。一瞬间,秦遥看到了无数画面:一颗荒芜星球上,一个外星孩童捡起坠落的梦藤种子,种在干涸的土地里;另一个星系中,两个敌对种族因共享一场梦境而放下武器;还有遥远未来,人类与其他智慧生命携手重建ζ-9,白色的城再次矗立,灯火通明。
“这不是终点。”晚晴说,“这是共情纪元的开端。”
她的身影渐渐消散,化作一缕星光,融入星环之中。
次日清晨,全球新生儿皮肤上的梦痕发生了变化:原本单一的蓝色纹路,分裂成双螺旋结构,其中一抹泛着淡淡的银光。
医学界命名为“星裔征兆”。
十年后,第一艘人类星际方舟建成,命名为“晚晴号”。它不携带武器,只装载十万名志愿者、十亿颗梦藤种子,以及完整的地球情感档案库。航行目标:XK-731星系。
启航仪式上,已是耄耋之年的苏芸将一枚古老的梦藤花瓣放入主控舱。“我们不再害怕未知。”她说,“因为我们终于明白,最强大的力量,从来不是科技或武力,而是敢于为陌生人流泪的勇气。”
赵砚站在舷窗前,金属义肢映着银河光辉。他最后一次打开战术目镜,屏幕上不再显示能量分析,而是滚动着一行字:
>**“检测到持续共情场强度:∞”**
飞船缓缓升空,划破大气层。而在地球深处,梦藤根系微微震颤,仿佛在挥手送别。
多年以后,在银河系悬臂边缘,一支探险队发现了一颗奇特星球。整片大陆覆盖着发光的藤蔓森林,中央矗立着一座水晶碑,上面刻着三种语言:
汉语、英语,以及一种从未见过的符号。
翻译系统艰难解析后,显示出一句话:
>**“这里曾有一个女孩,她教会我们如何爱人。”**
风穿过林梢,带来远方的歌声。
那是《心之曲》的旋律,由无数生命共同吟唱,穿越星海,永不停歇。
而在宇宙某个角落,一双温柔的眼睛睁开,注视着这浩瀚的回响。
她笑了。
她说:“这次,我不再孤单。”
星光洒落,如同拥抱。
梦,仍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