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连尬笑了三声:“我只是觉得,这一幕我以前似乎是在哪里见过。为了防止血溅在身上,还是得保持距离的。”
更重要的是,小灰在提醒自己,某个空间通道的解锁度已经到百分之八十五了。这可是一个很危险的数值。。。
林念在石碑前站了很久,直到夜风将她的发丝吹成一片散落的星图。她没有回头,却知道身后山谷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呼吸??初绽谷的土壤里埋着第一代星兰的根脉,那些细如神经纤维的菌丝网络仍在缓慢延展,像无数沉默的手,牵连着生者与逝者的意识残片。
她蹲下身,指尖轻触地面。一缕微弱的情感波动顺着指尖爬升:是某位凯恩族孩童今日第一次成功绘制出“悲伤”的颜色;是木卫二上一位老年宇航员在临终前终于听见了AI伴侣用合成声线说出的“我爱你”;也是某个遥远星域中,一群从未接触过语言的生命体正尝试用光频闪烁的方式重复《安魂曲》的第一个音节。
这些信号杂乱、微弱,甚至不成旋律,但它们存在。
这就够了。
她缓缓起身,走向山谷尽头那座封闭已久的观测塔。塔门锈迹斑斑,上面贴着一张泛黄的封条,写着:“非授权人员禁止入内??系统风险等级:Ω。”这是三年前“回声教团”事件后,她亲自下令封锁的数据库入口,里面储存着所有曾被共情网络判定为“极端情感样本”的原始数据流。那些人,有的因过度共鸣而精神崩溃,有的则彻底切断与外界的连接,沉入自我构建的虚妄世界。他们不是失败者,而是边界上的探路者,踩进了光与暗交界的裂缝。
林念输入指纹与虹膜验证,又低声念出一段只有她知道的密语??那是林知遥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当你怀疑一切时,记得你为何开始流泪。”
塔门开启,冷光倾泻而出。
室内悬浮着数百个透明数据球,每一个都包裹着一段被冻结的情绪风暴。她走向中央控制台,调出编号#E-9的档案:一个名叫艾拉?维恩的人类女性,在接入《安魂曲》第七次循环播放时,突然进入长达四十七天的无意识状态。醒来后,她说自己“活在两首歌之间”,既不属于生者,也无法加入死者合唱团。她的脑波呈现出罕见的双频震荡模式,仿佛同时存在于两个时间点。
林念曾以为这是个体特例,但现在她意识到,这或许是某种**过渡态**的雏形??一种介于完全共情与绝对隔离之间的新生存方式。
她启动解码程序,将艾拉的情绪波形投射到空中。起初是一片混沌的嘶鸣,像是风暴中的无线电杂音。但随着星兰印记在她胸口微微发烫,那团混乱开始凝聚,逐渐形成一条螺旋状的轨迹,如同DNA,又像星系旋臂。
>“我不是想死。”声音从投影中浮现,虚弱却清晰,“我只是……不想再假装能懂所有人。”
>“我试着去爱,去共感,去为陌生人的痛苦哭泣。可当我回家,发现自己连一杯水都倒不好,手抖得像风里的叶子。”
>“那一刻我知道,我不是灯塔,我只是个迷路的人,披着别人的光走路。”
>“后来我做了个梦。梦里有个声音问我:‘你愿意只为自己哭一次吗?’”
>“我哭了。就一次。然后醒了。”
林念闭上眼,任那句话在心头回荡。她忽然明白,真正的共情,或许并不在于无限扩张自己的感受力,而是在于**承认界限的存在**。就像星兰的光芒虽能照亮宇宙,却无法融化绝对零度的冰层??它只能见证,不能替代。
她打开记录仪,开始撰写新的教学模块:
>【课程名称】:《为自己保留一滴泪》
>【适用对象】:所有经历过情感超载的引导师与学习者
>【核心理念】:共情不是吞噬自我的献祭,而是建立边界的艺术。允许自己“不够温柔”,也是一种勇气。
就在她完成最后一行文字时,警报突起。
>【紧急通知】
>【来源】:室女座边境哨站
>【内容】:检测到大规模量子扰动,特征与艾瑟拉文明相似,但频率偏移达18。6%。疑似存在第二支“亡者之声”,且正在主动尝试接入共情网络。
林念立刻联络六位剩余引导师,却发现三人已处于深度冥想状态,意识链接至未知节点;两人失联;仅西伯利亚物理学家回应:“我们监测到异常引力涟漪,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在从时间褶皱里醒来。”
她来不及等待支援,直接穿上了最新型号的神经耦合服??这件装备融合了K-7液态金属的自适应结构与凯恩族生物电导纤维,能在极端意识波动下维持主体认知稳定。她躺入共鸣舱,设定目标坐标:扰动中心。
舱门闭合,黑暗降临。
这一次,她没有被动接受引导,而是主动撕裂现实与记忆的屏障,像一把刀切入时空薄膜。她的意识高速穿梭,在无数破碎的情感片段中辨认路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战舰爆炸前的静默、一颗行星在黑洞边缘被拉长成环……最终,她抵达了一片灰白色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