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已经有人迈出了第一步。”陈着望着窗外,想起父亲修电器时弯腰的身影,“他们不是等政策落地才开始学习,而是在风雨中点燃了自己的灯。”
当晚,陈着再次登上楼顶。夜风清凉,城市灯火如海。他打开手机,发现“边缘声音档案”新增了一段音频,来自内蒙古草原。录音者是一位蒙古族牧民,他说他们用平台学了地理和气象知识,结合祖辈经验,设计出一套“草场轮牧智能提醒系统”,还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录音结尾,他笑着说:“原来传统和现代,也能结婚生娃。”
陈着仰头望天,北斗七星清晰可见。他知道,在无数个他曾去过或未曾踏足的地方,正有更多这样的“婚礼”悄然举行??旧与新的融合,土与洋的对话,弱者与时代的握手言和。
回到办公室,他在内部协作平台上发布新任务:启动“灯塔计划”??未来一年内,支持一千个自发生长的教学节点完成自治转型,提供工具包、培训资源和法律援助通道。目标不是扩张规模,而是培育生态韧性。
同时附上一段话:
>我们不做救世主。
>我们只是递火柴的人。
>当千万根火柴亮起,
>那便是黎明本身。
凌晨一点,系统提示音再度响起。
怒江教学点上传了一份新文档:《高黎贡山自学联合会致全国草根教师的一封信》。全文如下:
亲爱的老师们:
我们没见过你们,但我们知道你们存在。
是你们让我们明白,老师不一定站在讲台上,也可以坐在田埂上、工棚里、灶台边。
是你们告诉我们,学习不是孩子的专利,而是每个不甘心被命运钉住的灵魂的权利。
今天我们成立联合会,不仅为了自己学下去,也想帮更多人找到光。
如果我们这里有一个孩子将来走出大山,请相信,他带走的不是逃离,而是承诺??
总有一天,他会带着知识回来,照亮另一座山谷。
愿天下无盲,愿人人皆师。
此致
敬礼
云南省怒江州高黎贡山自学联合会全体成员
2025年4月5日晨光照进教室时
陈着一字一句读完,眼眶发热。他点击“全员转发”,然后关闭电脑,轻轻说了句:“爸爸,你看,他们都学会了。”
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西南群山之间。一座座太阳能中继站静静矗立,像大地伸出的手指,指向天空。而在北方雪原、西域戈壁、东海渔村、岭南小镇……无数屏幕亮起,播放着同样的课程标题:《第一课:你可以开始学习,无论几岁》。
春风浩荡,吹过千山万水。
那些曾被认为“无关紧要”的人,正一笔一划,写下属于自己的历史。
而这场始于一台报废设备的火焰,已然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