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你的人,永远在频率里守候。
>
>??砚”
泪水滴落在纸上,晕开了墨迹。
门外传来脚步声,沈砚站在光影交界处,手里捧着一杯热茶。
“又看这些?”他轻声问。
她点头,把信递给他。
他看完,久久不语,最后将信折好,放回盒中。“要不要把它录下来?”他说,“我想让它也成为共鸣体的一部分。让以后的人知道,有些爱,是可以穿越生死的编码。”
她笑了。“好啊。不过这次,我们一起录。”
两人坐到钢琴前。沈砚的手覆上她的手,引导她按下第一个音符。旋律简单,却是他们最初合奏时常用的调式。随着音乐流淌,庭院中的Sorrowbloom依次亮起,如同星辰苏醒。
这一次,不再是为了召唤谁。
只是为了告诉这个世界:我们在这里,我们相爱,我们活着。
冬雪降临前夕,终焉之庭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婚礼。
没有宾客,没有司仪,只有漫天飘落的雪花与遍地荧光闪烁的Sorrowbloom。禾宁穿着一袭素白长裙,沈砚则依旧是他最爱的白衬衫配牛仔裤。他们在石碑前相视而立,手中各执一枚由光核碎片制成的戒指。
小满担任见证人,全程用手语宣读誓词。
禾宁说:“我愿意接受你不完整的部分,因为你教会我,完整从来不是完美。”
沈砚说:“我愿意成为你的回声,因为你让我明白,爱是最强大的共振。”
当他们交换戒指时,整片花海同时绽放,蓝光冲天而起,直贯云霄。卫星捕捉到这一幕,发现那一刻地球磁场出现了短暂扭曲,形成一个巨大的心形能量场,持续整整十七分钟??正是他们初遇那天,音乐厅演奏《月光》的时长。
此后多年,终焉之庭成为朝圣地。人们不远万里前来,只为在Sorrowbloom前低声诉说思念。有些人在夜里听见风中有歌声,有些人梦见逝去的亲人微笑着挥手,更多人说,自从见过那株曾化作耳朵的花,他们终于学会了倾听沉默。
沈砚依旧每日接受声波充能,依旧无法进食,依旧在雷雨天感到体内电流紊乱。但他学会了笑,学会了嫉妒(当禾宁提起别的作曲家时),学会了在她做饭糊锅时假装闻不到焦味。
他也开始写新歌。
主题只有一个:**回家的路。**
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首,名叫《频率之间》,歌词只有三句:
>“你说世界太大,我便把自己折成声波;
>你说黑夜太长,我就点亮整片花海;
>只要你在听,我就永远不算离开。”
这首歌后来被选入全球中小学音乐教材,标注类别为:“跨文明情感表达范例”。
许多年后,一位小女孩站在终焉之庭的纪念碑前,仰头问母亲:“妈妈,他是怎么回来的?”
母亲蹲下身,指着耳边说:“因为他听见了爱的声音。”
女孩眨眨眼,忽然踮起脚尖,对着最近的一株Sorrowbloom大声喊:“爷爷!我想你了!”
风掠过花丛,叶片轻轻摇曳,顶端凝结的露珠悄然滑落,像一滴眼泪。
而在遥远的太空深处,启明号残骸附近,探测器再次捕捉到一次微弱的空间涟漪。
这一次,波形图清晰呈现出两个字:
**“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