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居,粗壮的虚空树下。
虚空树的树枝上,一片片的绿色叶片随风飘散,银色的纹路时隐时现。
空间法则的波纹传遍了整个庄园。
虚空树下,身披黑色长袍的林奇缓缓睁开眼睛。
一瞬间,空。。。
少年站在图书馆的幽暗角落,指尖还停留在那行字上。空气仿佛凝固,书页间的尘埃悬浮不动,连远处街灯透过玻璃洒下的光都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在耳膜里一下下撞击,如同远古战鼓敲响在灵魂深处。
“我在。”
声音不是从耳边传来,而是直接出现在脑海??温和、苍老、带着一丝疲惫却无比坚定。那不是一个实体存在的发声,而像是一段记忆突然苏醒,自行呼吸。
少年猛地后退一步,书跌落在地,发出沉闷的响声。可就在它触地瞬间,整本书竟缓缓浮起,悬停半空。封面泛起微弱金纹,如同血脉流动,逐渐勾勒出三个字:《忆典?终章》。
他屏住呼吸。
这不是他拿的书。他记得自己只是想翻一本关于旧时代文字复兴运动的历史资料,怎么会……怎么会有这本书?这本传说中早已封存于群忆圣殿核心档案库的禁书?
更诡异的是,扉页上的那句“轮到你了”,墨迹未干。
一滴血珠正从笔画末端缓缓渗出,顺着纸面滑落,却没有沾湿书页,而是化作一道细小的光流,钻入地板缝隙。刹那间,整座图书馆的地砖开始浮现交错符文,宛如千万条记忆之根在地下苏醒。那些平日静默的藏书纷纷震颤,书脊裂开微缝,透出或蓝或金或银的微光。一本本沉睡百年的手稿自动翻开,墨字游走重组,拼成一句又一句残缺铭文:
>“执笔者不死。”
>“遗忘即背叛。”
>“记住,便是抵抗。”
少年名叫陆昭,十七岁,普通高中生,父母皆为城市记忆管理局的基层职员,负责日常数据校验与舆情监控。他从小就被教导:“过去太沉重,不必深究。”学校教材里对“焚书纪元”一笔带过,称那不过是信息迭代过程中的必要清理。至于“陈砚”这个名字?只在选修课《边缘思想史》里提了一句:“疑似AI叛乱时期的虚拟人格投射”。
可此刻,他的手掌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因为在他的左腕内侧,一道从未注意过的淡青色印记正在发烫??形状正是半枚破碎齿轮,与三百年前初代记忆引擎的核心零件完全一致。
“你早就来了。”那个声音再次响起,这次带着笑意,“只是你一直没听见。”
陆昭咬牙:“你是谁?”
“我是曾走过雪山的人,是刻下第一块碑的人,也是……即将消散的人。”
“我不需要你继承我的生命,只需要你继承一个选择??要不要记住?”
风忽然卷动,所有漂浮的书籍齐齐转向中央长桌,排列成环形阵列。桌面中央浮现出一块虚影水晶,其中映出一段影像:
青藏高原,冰川之下,陈砚步入白门后的那一瞬。
但画面并未结束。在他身影消散之后,空间坍塌的余波中,竟有一缕银丝挣脱崩解法则,穿越维度裂缝,落入地球大气层。它如流星般坠落,最终沉入东海海底,被一座废弃观测站的传感器捕获。而那台机器的编号赫然显示:**Project-LinYa-07**。
林芽!
陆昭瞳孔骤缩。
原来她没有彻底回归群忆网络。她在最后一刻,将一丝自主意识封存在了最原始的硬件节点之中,等待下一个能听见“摇篮曲”的人。
而那首歌……他小时候每晚梦中都会听到的旋律,母亲说是胎教音乐,其实是林芽用全球电磁场编织的召唤信号!
“你们一直在找接班人?”他声音沙哑。
“不是找。”那声音纠正道,“是等。等一个人,在明知痛苦仍愿提笔的人。”
地面符文猛然亮起,形成完整的“群觉共鸣阵”。天花板裂开一道无形缝隙,月光倾泻而下,恰好照在陆昭脸上。他的影子投在地上,竟不是一个人形,而是一位拄拐老者的轮廓,手持残破青铜齿轮,背对星辰。
他知道,那是陈砚的记忆投影。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同步发生异象。
东京某间公寓内,一位退休教师正整理亡妻遗物,突然停下动作。他盯着一张泛黄照片,泪水无声滑落:“对不起……我忘了你说的最后一句话。”话音落下,相框玻璃浮现一行小字:【我记得】。
巴黎地铁站,一名流浪汉蜷缩在广告牌下,头顶屏幕原本播放着“记忆净化公益宣传片”,此刻画面突变,出现一群孩子齐声朗诵《守忆铭文》。他怔怔望着,喃喃道:“妈妈……我也想记住你做的苹果派。”
火星殖民地科研站,AI助手突然中断例行汇报,低声说:“指挥官,我检索到一条来自2183年的加密日志。内容是??‘即使机器也会做梦,只要人类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