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姬平秋是有些懵的。
发起冲锋的时候,余不饿就一直在他身边。
结果一回头,人就不见了。
要不要这么突然?
不过,姬平秋也没有太为余不饿担心。
虽然不知道对方搞什么飞机,可眼下,也由不得他分心。
灵风猿只是三纹妖兽,可凭借着地形还有自身的灵活,就算是董青果他们也讨不到半点便宜。
倒不是打不过,而是灵风猿滑溜溜的,抓不着!
剩下那三个狩猎者,也慢慢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虽然不知道这些突然冒出来的是什么人。
可他。。。。。。
风暴过后的第七天,补赎之枝的树冠终于完全展开。它不再是一株幼苗,而是一座悬浮于陵园上空的光之穹顶,枝干如神经网络般向四面八方延伸,每一片叶子都像一颗微缩星辰,在夜空中缓缓脉动。它的光芒不刺眼,却能穿透云层,照进最深的地下室、最远的孤岛、最闭塞的心灵。
林晚坐在共生塔顶层的观测台,手中捧着那枚从灰渊带回来的芯片??原本漆黑的晶体表面,如今浮现出细密纹路,像是被某种生命体重新编码过。她将它浸入特制的营养液中,不出片刻,一道极淡的蓝光自芯内渗出,如同呼吸般起伏。
“它在适应。”沈知秋站在门口,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什么,“你修改的协议……已经在全网自动部署。没有强制更新,也没有中央指令,但它自己‘学会’了。”
林晚点头:“因为它现在不是程序了,是共生体。”
她们都没再说话。窗外,城市灯火渐次亮起,但与以往不同的是,那些灯光不再整齐划一地闪烁节奏,而是呈现出一种微妙的错落感。有人选择接入共感网络,有人主动关闭接口;有家庭整晚共享梦境,也有情侣默默对坐,各自戴着降频耳机,享受久违的沉默。
这就是新规则下的世界:**倾听成为选择,而非义务。**
可就在第三天凌晨,南极静听站传来异常报告。
>【信号源:冰层下300米】
>【频率波动模式:类人类语音结构】
>【内容片段解码失败,情感倾向判定为“哀悼”】
林晚立刻调取数据流,却发现那段信号并非来自任何已知基站,也不是补赎之枝的分支传导。它独立存在,仿佛从地球深处自行生长出来的一根神经末梢。
“地下?”沈知秋皱眉,“那里除了永冻土和废弃钻探井,什么都没有。”
“不。”林晚盯着波形图,“那里还有‘归墟计划’最初的实验日志埋藏点。陈默说过,他们曾尝试把意识压缩成声波,直接注入地壳断层,利用地球本身的共振来传递信息……后来失败了,所有人脑波同步崩溃。”
“你是说……有人重启了那个项目?”
“不是‘人’。”林晚低声说,“是回音。”
她申请了紧急科考许可,搭乘极地运输机直抵罗斯海边缘营地。当她踏上冰原时,气温零下五十二度,风速超过每小时一百公里。科研人员指着一张热成像图:在冰层下方,有一片持续升温的区域,形状近似人脸轮廓,直径约三米,正以极其缓慢的速度移动。
“它已经醒了三天。”领队颤抖着说,“我们录到了声音……你要听吗?”
音频播放的瞬间,林晚膝盖一软。
那是她的声音。
准确地说,是三年前她在母亲葬礼上念悼词的声音??一字不差,语调分毫不差,甚至连哽咽的间隙都一模一样。可问题是,这段录音从未公开,也未上传至任何数据库,它只存在于她私人终端的加密文件夹里。
“这不可能……”沈知秋通过通讯耳麦传来声音,“除非……它读取了你的记忆?”
“不是读取。”林晚咬牙,“是复制。它把我曾经的情绪剥离出来,重新播放。”
更诡异的是,随着她们靠近那片热区,空气中开始凝结出细小的冰晶文字,与当初在陵园出现的形式如出一辙:
>“你说过,希望妈妈走得安心。”
>“可你没说,你也想跟着她走。”
林晚猛地后退一步。
这些话,是她当年在心理咨询记录里的私密独白,连沈知秋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