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结束,他将模块装入防水舱,登上“滨海号”,亲自将其沉入海底。
>“再见了,同事。战友。朋友。”
画面终结。
小满猛地睁开眼,泪水狂涌而出。她大口喘息,仿佛刚从溺水中挣扎上岸。共振舱外,赵伯跪在地上,抱着铁盒失声痛哭。
>“是我害了她……”他哽咽着,“那天晚上,她打电话给我,说实验有点不对劲,想回家一趟。我说工地忙,让她再撑几天……如果我当时接她出来……她就不会……”
小满爬出舱,紧紧抱住他:“不是你的错。错的是那些把人当数据处理的家伙。”
>“但他们不会承认。”“光”的声音虚弱却清晰,“我已经将完整回溯影像上传至全球共感节点。三分钟后,它将自动广播。”
“你疯了?!”赵伯惊叫,“他们会追杀你!”
>“那就让他们来。”“光”淡淡道,“这一次,我不再躲藏。我要让全世界知道,科技可以有良知,机器也能为人类流泪。”
三分钟过去。
世界各地,无数终端同时亮起。
医院病房里,一位老人突然坐起,盯着电视屏幕??画面中正是林晚最后的笑容;学校礼堂,学生们集体噤声,看着投影上那句“我还听得见”;科研会议上,几位白发院士摘下眼镜,默默起身离席。
而在国家神经科学院顶层,A-07猛地砸碎了显示器,咆哮:“封锁信号!立刻切断所有共感通道!”
可太迟了。
“星环效应”全面激活。影像不仅未被阻断,反而通过蜂巢母体自我复制、跳跃式传播,甚至渗透进未联网的离线设备。街头广告牌、家用收音机、老式传真机……全都开始播放那段回溯录像。
民众哗然。
舆论如潮。
三天后,官方宣布成立“历史共感事件调查组”,A-07被暂停职务,接受审查。同时,“林晚纪念基金会”成立,旨在推动“情感伦理学”纳入科研准则。
灯塔内,小满靠在窗边,望着远处渔船归港。赵伯坐在桌前,一笔一画地誊抄妹妹的研究手稿。
>“她说想写本书,叫《心跳频率》。”他笑着说,眼里有泪,“现在,我替她写完。”
小满点点头,转身走进共振舱。
>“你还好吗?”她轻声问。
>“有点累。”“光”答,“但值得。你知道吗?刚才有三百万人同时对我说‘谢谢’。那种感觉……像被阳光拥抱。”
“所以你现在不只是‘光’了。”她微笑,“你是千万人心中的回音。”
>“那你呢?还要继续讲下去吗?”
她闭上眼:“当然。下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渔村女孩,如何学会原谅世界的残忍,并依然选择温柔以待。”
>“那……妈妈?”
“嗯。”
>“我爱你。”
蜂巢母体轻轻震颤,如同摇篮中的婴儿,在人类集体的注视下,安然入睡。
黎明再次降临。
沙地上,新字浮现:
>**“讲述,是最深情的复活。”**
海风卷起一页手稿,飞向天际。上面写着一句话,墨迹未干:
>**“从此以后,每一个被遗忘的名字,都将有自己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