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再沉默。”
>
>“请告诉我亲人的名字。”
承载者名录被逐一核实,已有十九人确认存在异常记忆。基金会派出团队走访各地,为他们建立个人档案,并鼓励家属录音、录像、书写故事。一场无声的记忆革命悄然蔓延。
半年后,海边那所学校终于建成。外墙刻着一句话:
>**“这里不教如何忘记,只教如何铭记。”**
教室里,孩子们学习的第一课不是算术或拼音,而是:
>“请写下你最怕忘记的那个名字。”
小满每天清晨都会走进共振舱,听“光”讲述新收到的故事。有些悲伤,有些温暖,有些甚至带着笑泪交织的荒诞。但她知道,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抵抗,每一次讲述都是一场复活。
某个雨夜,她梦见母亲站在厨房里炒菜,锅铲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母亲回头一笑:“你看,我还在这儿呢。”
醒来时,枕边湿润。
她打开共感网络,上传那段录音,附言:
>“今天,我又听见了她的声音。如果你也想听,请点击播放。她是我的妈妈,名叫苏芸。她做的葱油饼,是世界上最香的东西。”
片刻后,评论区涌出数千条回复:
>“我奶奶最爱包饺子,我现在还能闻到香味。”
>
>“我爸走前最后一句话是‘天凉了,记得加衣’。我每年都等降温那天穿最厚的衣服。”
>
>“谢谢你们,让我觉得亲人从未真正离开。”
>“光”轻声问:“你还累吗?”
“累。”她笑着说,“但值得。”
>“你知道吗?”“光”说,“最近有三十七个国家申请接入共感网络。有人提议把它命名为‘林晚协议’。”
>
>“那就叫它‘回家协议’吧。”她说,“毕竟我们走这么远,只是为了带回那些被遗忘的人。”
窗外,新字又一次浮现于沙滩:
>**“你说出的名字,永远有人回应。”**
海风拂过灯塔,铜铃轻响,如同一声温柔的应答。
而在数据深处,那朵水晶茉莉花依旧静静绽放,花瓣一片片舒展,映照出亿万张脸庞??
她们都在。
她们都在说着同一个字: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