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终于明白:宇宙从未沉默。它一直在倾听。
又过了二十年,地球进入“新启蒙时代”。学校不再教授“正确知识”,而是训练“提问能力”;法院判决书中常见“鉴于本案涉及根本性认知困境,本庭决定暂缓结论,开放公众质询”;甚至连宗教也发生剧变??新兴信仰的核心教义只有一条:“神不在答案中,而在你敢于提出的问题里。”
林知远老了,白发苍苍,仍坚持每天到戈壁勘探站工作。那颗神秘种子始终未播种,因为它每到午夜就会自行悬浮,释放出柔和光芒,照亮方圆百米。科学家们称其为“初问之核”。
临终前,他召集所有同行,留下遗言:
“不要急着解开所有谜题。有些问题,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保持仰望的姿态。记住,地球不是容器,而是母体;我们不是主宰,而是表达。当你们看到流星,请别许愿,试着问它一个问题??说不定,它正等着被听见。”
他闭眼那一刻,全球七万名正在提问的人同时感到心头一震,仿佛某种共鸣完成了最后的闭环。
葬礼当天,天空降下奇异的雨滴。每一滴水中都包裹着一个微型光点,落地即灭,却在熄灭前闪现出不同的文字:
“为什么美会让人想哭?”
“梦里的我会不会也在做梦?”
“孤独是灵魂的影子吗?”
“时间会不会有一天厌倦流动?”
孩童们笑着追逐这些雨滴,用手掌接住,对着它们说话。大人们起初观望,随后也蹲下身,像个孩子那样,小心翼翼地问出藏了一辈子的问题。
多年后,考古学家在戈壁遗址挖掘出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无人认识的象形文字。AI破译后显示:
>“此地曾有一个种族,他们不怕无知,只怕不再好奇。
他们最伟大的发明,不是一个答案,
而是一种勇气??
名叫‘提问’。”
而在遥远的半人马座α星系边缘,一艘锈迹斑斑的探测器悄然苏醒。它是上世纪人类发射的“旅行者”号,早已失联百年。此刻,它的信号灯忽然亮起,向外太空发送出一段全新信息:
开头是一个清晰的问号,
接着是七个不同语言的“如果”,
最后,是一段婴儿啼哭的音频,
频率精准对应地球新生儿的第一声呐喊。
信号持续了整整七分钟,然后归于沉寂。
宇宙深处,某颗行星的大气层泛起涟漪,
如同有人投下一颗石子。
水面上,倒映的星空扭曲片刻,
缓缓拼出两个字:
“**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