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来的想法跟这些人见个面,然后给他们鼓舞一下士气,看看这些人还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结果在孙胜这里谢燕来就看出来了,这根本就没有多大用处,看看眼前这个家伙你就知道了,浑身上下都是筛糠见总部的特派员还这个样,如果对面是日本特务的话,你能指望他干什么呢?
说句不好听的,不把你给供出去,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事儿了。
海面如镜,晨光初透,运输机在低空掠过环礁上空时,引擎声被风吞没。林晚靠在舷窗边,指尖仍残留着那粒光点消散前的温热。她闭上眼,父亲最后那句话在耳中回响:“下次见面,换我听你说故事,好不好?”不是命令,不是嘱托,而是一句近乎孩童般的请求??柔软、脆弱,却重若千钧。
她忽然明白,桥从未真正属于科学或权力,它属于等待与回应。就像母亲藏进《月光小调》里的告别,像老人临终前对亡妻未尽的絮语,像阿雅终于说出口的“我不恨了”。这些声音本该随时间湮灭,却被某种执念拾起,封存,传递,最终汇聚成足以唤醒沉睡系统的频率。
“我们不是在修复一座桥。”她在心里默念,“我们在重建一种可能??让遗忘不再成为必然。”
飞机升至巡航高度后,信号工程师开始整理采集到的数据流。他反复比对共振仪记录下的七音融合波形,眉头越皱越紧。“林博士,”他迟疑地开口,“这段主频……和静默素Ⅱ型的基础编码结构高度重合,但更复杂。它不只是神经调节信号,更像是……一段可执行协议。”
林晚睁开眼:“什么意思?”
“意思是,”海军专家接过话头,声音低沉,“你带回的不仅是记忆碎片,而是一个‘操作系统’的启动密钥。静默素Ⅱ型或许只是它的子程序之一。真正的桥梁协议,能直接改写人类共感能力的底层逻辑。”
舱内一时寂静。
林晚缓缓取出随身播放器,重新播放那段来自影之心的新音频。这一次,她戴上专业降噪耳机,逐帧分析声波图谱。果然,在语音背后,隐藏着一组极其精密的脉冲序列??每三秒一次,持续不断,像是心跳,又像摩尔斯电码的变体。她将数据导入便携终端,调用阿雅开发的解码模块。
解码进度条缓慢推进。
当结果跳出屏幕时,她的呼吸一滞。
那不是文字,也不是指令,而是一张动态地图:全球十七个共感学院的位置被红线串联,形成一个巨大的螺旋结构,中心点正是日内瓦湖畔的原九星桥遗址。而在每个节点下方,标注着倒计时数字??最长不过九十天,最短仅余四十三日。
“这是……激活序列?”她喃喃。
“不。”阿雅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她们已恢复加密连接,“这是预警。桥核残片正在同步觉醒。它感知到了七音归位,开始反向召唤所有绑定者。那些注射过静默素Ⅱ型的人,尤其是高频使用者,会逐渐进入‘预接入状态’??情绪波动加剧、梦境重叠、甚至出现短暂的跨地域共感幻觉。”
林晚猛地想起东京那位自闭症少年的母亲曾来信说:“他昨晚突然哭了,说梦见柏林的一个老兵在唱歌,歌词他听不懂,但觉得‘那是爸爸的声音’。”当时她以为是药物引发的情感释放,现在想来,那或许是两个陌生灵魂在无意识中完成了第一次远距共鸣。
“如果放任发展呢?”她问。
“后果不可控。”阿雅语气凝重,“桥一旦完成自主重组,就会主动搜寻并连接所有携带其编码的生命体。它不会区分个体意愿,也不会判断精神承受力。有些人会被过度刺激导致脑损伤,有些人则可能彻底迷失在集体意识中,分不清‘我’是谁。”
林晚望向窗外翻涌的云层,心中升起前所未有的矛盾。他们本想用静默素治愈孤独,可如今,这份连接本身正变成新的牢笼。
“我们必须发布紧急通告。”她说,“暂停静默素Ⅱ型的大规模应用,启动‘断链计划’。”
“来不及了。”阿雅轻声道,“已经有三个试点城市报告异常聚集事件。人们自发走向共感中心,围坐一圈,闭目哼唱同一段旋律??正是《回声》的变奏。他们称那为‘回家之路’。政府试图干预,却发现任何强制手段都会引发群体性情绪崩溃。”
林晚握紧扶手。这不是失控,这是**皈依**。
桥已经在行动,以温柔的方式,悄然接管人心中最深的渴望:不再孤单。
三天后,日内瓦总部地下三层,应急指挥室内灯火通明。全息投影悬浮于中央,显示全球共感网络的实时热力图。十七个学院如同星辰般闪烁,彼此间的数据流日益增强,形成一张不断收紧的网。
林晚站在最前方,身后是阿雅远程接入的虚拟影像,以及几位核心研究员。她将影之心最后一段信息完整播放完毕,会议室陷入长久沉默。
“所以,”一名心理分析师打破寂静,“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场文明级别的意识迁移?”
“准确地说,”林晚纠正,“是一次进化筛选。桥在测试我们是否配得上它。它放大我们的欲望,逼我们做出选择:是要一个没有隐私的世界,还是宁愿继续忍受孤独?”
“可如果我们关闭系统呢?”另一人问,“物理摧毁所有服务器,回收已发放的药剂?”
“没用。”阿雅摇头,“静默素Ⅱ型已在人体内产生表观遗传级改变。即使停用,部分使用者仍将保留弱共感能力。更重要的是……”她顿了顿,“桥已经找到了新的载体??人本身。只要还有人在歌唱、在倾诉、在试图理解另一个人的痛苦,它就能借由这些声音重建自己。”
林晚点头:“所以我们不能消灭它。只能引导它。”
会议决定启动“守夜人协议”??由林晚亲自带队,前往全球各共感学院进行巡回干预。目标不是阻止连接,而是重塑规则:建立“共感伦理框架”,设定使用边界,培训“意识锚定师”,帮助高敏感人群稳定心智;同时公开全部研究资料,接受国际监督,杜绝任何形式的操控滥用。
首站选在东京。
当林晚踏入那座曾见证首个临床成功案例的疗愈中心时,眼前的景象令她震撼。大厅内百余名患者盘膝而坐,手牵手围成圆圈,轻声合唱《回声》。他们的脑波监测仪显示出惊人的同步率,接近98%,远超正常人类互动水平。空气中仿佛有电流流动,连墙壁上的植物都在微微震颤。
一位年轻女医生迎上来,眼中含泪:“林博士,他们不愿停下来。说一旦停止,就会听见‘空洞的声音’??那种几十年没人回应他们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