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稚嫩而坚定,响彻云霄。
士兵们举着火把,一时竟不敢上前。
将领怒斥:“一群蝼蚁,也敢抗命?”
人群中走出一名白发老儒,手持竹简,昂然道:“昔有二郎至圣先师,守道五百年;今有我辈读书之人,宁死不辱斯文!你们可以杀我们,但杀不尽千万个心中有道的人!”
话音未落,一道箭矢射来,贯穿其胸。
老人倒下,鲜血染红竹简,可那群人仍未散开,继续高声诵读。
奇迹发生了。
最先放箭的士兵突然扔下弓,跪地痛哭。紧接着,第二人、第三人……越来越多的士兵丢下武器,伏地忏悔。原来他们大多是农家子弟,被迫参军,内心早有挣扎。此刻听闻大同之梦,良知复苏,再也无法下手。
主将暴怒,拔剑欲斩,却被亲兵拦住:“将军,若今日屠城,明日我们皆成禽兽,何以为人?”
最终,军队撤离,古城得以保全。
事后,人们在广场中央立碑,碑文仅一行字:
**“有一人不肯低头,光明便不会熄灭。”**
而那位死去的老儒,名字无人知晓,只在他贴身衣物中找到一张泛黄纸条,写着一首诗:
>“我不惧死,因道长存,
>血沃中华,终开善根。
>待到春风拂旧土,
>处处儿童诵圣文。”
千年岁月,如江河奔流。
文明几度沉沦,又几度重生。宫殿倒塌,典籍焚毁,帝王将相皆成尘土。可总有一些东西,比石头更坚硬,比火焰更持久??那是普通人嘴里的童谣,是母亲塞进书包的纸条,是战士出征前齐声朗诵的篇章。
它们不成体系,不载史册,却深深嵌入民族的呼吸之中。
某年春日,考古队在昆仑山麓发掘出一座古老遗址,出土文物中有一块青铜牌,正面刻“问心无愧”,背面镌一行小字:
“吾师杨戬曰:**道非神通,乃日常之行;神非高坐云端,而在扶起跌倒之人时的那一双手。**”
专家们争论这块牌子的真实性,有人说它是后人伪托,有人说是宗教遗物。
唯有现场一名实习生默默将其擦净,挂在胸前,轻声道:“不管是不是真的,我相信它。”
当天夜里,他梦见一位银甲神将站在雪山之巅,对他微笑点头。
醒来时,窗外朝阳正照进帐篷,雪峰如金。
而在遥远的城市里,一所普通小学正在进行德育课。老师问孩子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
有的说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做警察,有的想成为明星。
轮到一个小男孩时,他站起来,声音不大却清晰:
“我想做一个好人。”
全班安静了一瞬,随即响起掌声。
老师眼眶微红,走到黑板前,写下四个大字:
**人心向善**
窗外,春风拂过校园,吹动了走廊上悬挂的一面旧旗,旗面褪色,但仍可辨认出八个字:
“道在民间,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