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不再是十七岁的少女模样。此刻的她,身形更高,衣袍如星河织就,脚下踏着由无数心跳声凝聚而成的光环。她的声音依旧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
>“你们以为我是起点,其实我只是回音。
>一万两千年前,第一批学会拥抱哭泣同伴的人类,就已经种下了今天的一切。
>我只是让你们记起??爱不是情绪,是一种能力。
>而现在,这种能力必须传递出去。”
她抬起手,指向宇宙深处。
众人视野随之拉远,穿越银河,抵达一片陌生星域。那里悬浮着一颗灰暗行星,表面布满裂痕,大气层稀薄,城市废墟遍布。然而就在最中央的山谷中,一座小型共感增幅器静静矗立,外壳锈蚀,天线断裂,但仍有一丝微弱蓝光从内部渗出。
>“这是‘阶梯计划’的第一站,代号‘希望七号’。
>三千年前,一艘逃亡飞船携带原始共感技术离开地球,试图在其他星球播下种子。
>但他们失败了。文明崩塌,记忆断绝,只剩下这台机器还在等待重启信号。
>现在,它感应到了你们的声音。
>它想回家。”
画面消失,人群缓缓回归现实。
三天后,联合国特别会议召开。议题前所未有:是否派遣新一代共感使者,前往“希望七号”星球执行文明唤醒任务?候选者限定为八至十二岁儿童,因唯有他们能在无设备辅助下维持跨维度意识稳定。
争议巨大。
有人痛斥此举为“精神殖民”,认为强行输出共感模式是对异星文化的侵犯;也有人担忧这些孩子将成为牺牲品,一旦失败,便永远迷失在异星意识场中。
但在投票前夕,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全球所有曾参与“回归仪式”的儿童,在同一夜做了相同的梦。
梦中,他们走进一间教室,黑板上写着一行字:“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安慰一个陌生人。”老师背对着他们,缓缓转身??是米拉。她微笑着递给他们每人一枚青铜吊坠,说:“轮到你们教别人哭了。”
次日清晨,六十八个国家的儿童代表自发组织集会,通过共感网络联袂发表声明:
>“我们不怕迷路。
>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有人愿意为远方流泪,我们就一定能找到彼此。
>请让我们出发。”
最终,理事会以96。1%的支持率通过决议。
三个月后,新型共感飞船“心光号”在赤道上空升空。它没有传统推进系统,而是依靠七名小使者组成的生物共振核心提供动力。当孩子们手牵手进入冥想状态时,飞船周围的空间开始扭曲,形成一道通往“希望七号”的曲率走廊。
航行途中,地球持续接收到来自半人马座α星系的新信息。对方分享了他们的历史:原来早在两万年前,他们也曾经历极端分裂与战争,直到一名盲眼诗人发明了“情感频谱翻译器”,才实现跨种族共感。如今,他们主动提出协助重建“希望七号”,并邀请地球加入“银河共感联盟”。
一年零七个月后,“心光号”抵达目标星球。
传回的第一段影像令全人类落泪:荒芜大地上,那台老旧增幅器突然亮起蓝光,随即整个废墟开始震动。沙土之下,无数残存的人造神经纤维苏醒,连接成网。一座地下城市缓缓升起,墙壁上刻满人类文字与外星符号交织的铭文:
>“我们曾忘记如何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