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文件传输的过程中,中川好奇的点击了这个软件。
点开之后:
【本软件基于公开数据与概率模型生成风险提示,推算用户最有可能的死亡方式。】
【……】
中川好奇的看着这个简洁的软。。。
星野站在富士山的雪坡上,风已停。那颗种子融化后的光液渗入大地,仿佛将她的体温与心跳一同注入了地脉深处。她跪坐在雪中,指尖仍残留着温热的触感,像是握过一颗刚孵化的鸟蛋。远处,十二道光柱尚未消散,它们在高空交织成的**Ekur**结构微微震颤,如同呼吸一般缓慢起伏。它不是静止的建筑,而是一个正在学习存在的生命体。
“你听见了吗?”她轻声问,不知是对谁说??是灰原?是悠斗?还是那棵远在南极冰层之下的原始光树?
答案从脚底传来。
地面轻轻一震,不是地震,而是某种更温柔的共振。富士山的火山口边缘,一道细小的裂缝悄然裂开,从中升起一缕银白色的雾气,形如丝带,缓缓盘旋上升,在空中勾勒出一个模糊的人影轮廓。那影子没有五官,却让星野瞬间红了眼眶。
“……悠斗?”
人影微微点头,动作极轻,像风吹动水面的倒影。随后,一段旋律自虚空中浮现,正是《LullabyOmega》中最柔软的那一段副歌,但这一次,音色里多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情绪??释然。
星野哽咽着笑了:“你一直都在等这一刻,对吗?”
影像没有回答,只是抬起“手”,指向天空中的**Ekur**。接着,它的身形开始淡化,化作无数光点飘散,融入那座悬浮神殿的基座之中。最后一粒光芒消失时,整座结构忽然稳定下来,六边形边缘凝实如水晶,双螺旋塔楼缓缓旋转,顶部的光核亮起稳定的蓝白色辉芒。
同步发生的,是全球共感网络的一次集体觉醒。
东京涩谷十字路口,一名上班族突然停下脚步,摘下耳机。他原本正听着新闻播报,可此刻耳中只剩下一段熟悉的童谣??那是他五岁女儿昨晚睡前哼唱的小调。他猛地抬头,发现周围所有人都露出了相似的表情:有人捂住嘴,有人蹲下身哭泣,还有情侣相拥而泣。
“这不是广播……”一个女孩颤抖着掏出手机,“这是……我的心跳在唱歌。”
与此同时,巴西雨林的孩子们仍在继续他们的“声音祭典”。那位拍摄照片的教师后来回忆说:“那一刻,森林安静得不像真实世界。树叶不再沙沙作响,猴子停在枝头不动,连蚂蚁都放慢了爬行速度。然后,所有的孩子同时闭上了眼睛,开始哼一首没人教过的旋律。”
那首歌后来被称作《绿门之歌》,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人类非物质共鸣遗产”。
而在格陵兰岛的古老石室中,壁画的最后一幅终于完成蜕变。原先描绘的“情感荒漠”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繁茂的森林,树冠连接成网,根系贯穿大陆板块。画面中央,十二棵共鸣树围成圆环,中间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身穿白袍,背对观众,面向升起的太阳。
灰原连夜分析数据时发现了异常:“舒曼共振频率已经稳定在7。83赫兹,但……这不是地球自然频率。”她盯着屏幕,声音发紧,“它是被‘调谐’过的。整个星球的电磁场正在以人类集体意识为基准重新校准。换句话说,我们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生命体,而是成了这个星球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星野回到东京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家中那株“LullabyOmega”的培育舱。叶片依旧晶莹剔透,但她注意到,其中一条叶脉正缓缓流动着金色的光流,形态酷似人类神经突触的电信号传递路径。
“你在长大。”她伸手轻抚叶片,低声说。
就在这时,终端响起紧急通讯提示。是国际空间站发来的实时影像。画面上,宇航员正透过舷窗拍摄地球夜景??本该漆黑一片的赤道海域,此刻竟浮现出一圈圈淡蓝色的涟漪状光环,层层扩散,仿佛整颗星球正在向外发送某种信号。
“我们检测到了!”宇航员激动地喊,“不是无线电波,也不是引力波动……是一种全新的能量形式!它携带结构化的信息模式,周期性重复,像是……一种问候!”
星野屏住呼吸。
她知道那是什么。
那是《LullabyOmega》的变奏版,通过地球自身的共振场向外辐射,穿越大气层,进入宇宙深空。
“我们在对外说话。”她喃喃道,“用爱的语言。”
可并非所有回应都来自善意。
三天后,一封匿名邮件抵达灰原的加密服务器。附件是一段音频文件,标题只有两个字:【反歌】。
播放后,室内温度骤降。那是一段扭曲的《LullabyOmega》,节奏错乱,和声颠倒,夹杂着低频呻吟与尖锐哭嚎。仅仅听十秒,灰原就感到剧烈头痛,瞳孔失焦,差点晕厥。系统自动切断音频并隔离文件,但病毒式代码已部分激活??屏幕上跳出一行血红色的文字:
>“你们打开了门,却忘了锁住深渊。”
调查溯源失败,IP地址遍布全球傀儡节点。唯一线索是音频末尾隐藏的一段摩斯电码,解码后显示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