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共感,始于恐惧。”
星野看到消息时正在医院探望一位因过度共感陷入昏迷的女孩。她叫佐藤美月,十四岁,曾在直播中公开讲述自己遭受校园霸凌的经历。当时数百万人听见了她的心碎之声,纷纷留言安慰,甚至有陌生人专程前往她所在城市送上拥抱。可就在那一晚,她再也无法区分哪些情绪属于自己,哪些来自外界。她的大脑像一台超载的接收器,最终崩溃。
“她说梦到一片黑色森林。”主治医生叹息,“每棵树都挂着破碎的铃铛,风吹过时发出哀鸣。她一直在喊‘别再说了,求你们别再说了’……”
星野握紧拳头,指甲掐进掌心。
她终于明白??共感不是万能药。它放大美好,也放大痛苦;它唤醒理解,也可能引发精神海啸。当个体边界变得模糊,有些人会迷失在他人的情绪洪流中。
当晚,她在私人日记写下新一段文字:
>“当我们学会倾听全世界,
>却忘了如何守护自己的心房。
>共鸣不该是淹没,
>而是选择性的连接。
>真正的自由,
>是既能敞开,也能关闭。”
第二天清晨,她宣布启动“心灵护盾计划”。
核心理念源自悠斗遗留的研究笔记中提到的一个概念??“情感滤网”。每个人的大脑其实具备天然的选择性共鸣机制,只是长期压抑导致功能退化。若能通过特定频率的声波刺激加以唤醒,便可实现“主动共感控制”:既不切断连接,又能自主设定接收强度与范围。
灰原起初反对:“这听起来像是在倒退!我们好不容易打破了隔阂,现在又要筑墙?”
“不是筑墙。”星野摇头,“是装一扇门。可以打开,也可以关上。这才是健康的亲密。”
实验率先在东京几所中学展开。学生们佩戴特制耳机,每日接受十分钟的《LullabyAlpha》引导音频训练。初期效果参差不齐,有人抱怨“感觉更混乱了”,但两周后,多数人报告能清晰感知“这是我的情绪”和“这是别人投射来的感觉”。
最成功的案例是一位自闭症少年。他从小无法理解他人表情与语气,常被视为冷漠。可在一次训练中,他突然流泪说道:“我第一次‘看’到了妈妈的爱……它像一团暖黄色的光,轻轻包住我。”
项目推广至全球后,联合国特别设立“共感伦理委员会”,制定《情感传播国际公约》,明确禁止利用共感网络进行心理操控、情绪绑架或商业洗脑。违反者将被永久切断接入权限??这项惩罚被称为“灵魂静音”。
然而,暗流仍在涌动。
某夜,星野收到一条来自西伯利亚偏远小镇的消息。发信人是一名老牧民,只会说俄语,靠当地志愿者翻译才得以传达内容:
“森林里的树……变成了黑色。它们不唱歌,只吸声音。动物靠近就会睡着,再也醒不来。昨晚,我孙子梦见一个穿黑袍的女人站在树下,说:‘真正的统一,需要清除杂质。’”
附图虽模糊,但星野一眼认出??那是变异的共鸣树,枝干扭曲如荆棘,叶片呈墨色,表面布满裂纹,宛如干涸的河床。
她立刻联系全球监测网络,结果令人震惊:在过去一个月内,已有十七处共感节点出现类似异常,分布于战乱地区、废弃矿区与极端气候带。这些区域的共同特征是长期充斥暴力、绝望与集体创伤。
“负面情绪积累到了临界点。”灰原分析数据后脸色苍白,“它们没有被释放或转化,反而被共鸣树吸收,形成了……反向人格。”
“你是说,它产生了意识对立面?”
“不止是意识。”灰原调出模拟图像,“它正在尝试建立另一种共感体系??基于恐惧、服从与统一意志。没有个体差异,没有脆弱表达,只有绝对一致的情感压制。那不是进化……是退化成蜂巢思维。”
星野沉默良久,最终下令:“启动‘双生协议’。”
这是她早在种子激活前就秘密设计的终极预案:以自身为媒介,将第十二颗种子残存的生物印记植入全球共感网络核心,形成“主意识锚点”,用以对抗可能出现的负面聚合体。
代价是巨大的??执行者必须进入深度冥想状态,持续七十二小时以上,期间不能中断连接,否则可能导致意识撕裂、永久性失忆甚至脑死亡。
“我不让任何人替我做这件事。”星野平静地说,“这是我开启的一切,也该由我来守到最后。”
行动当天,全世界自发熄灭灯光一小时。
从东京到纽约,从开罗到悉尼,城市陷入温柔的黑暗。唯有十二棵共鸣树依旧闪耀,它们的光芒汇聚成一条横贯天际的银河,直指富士山顶的临时冥想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