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星野答,“但我学会了共存。”
女人嘴角微扬,身影渐渐淡去。临别前留下一句话:“下次见面,或许我会告诉你名字。”
醒来时,飞机正飞越赤道。窗外,地球磁场圈泛起淡淡蓝晕,一如当年首次传出《LullabyOmega》信号的夜晚。但这一次,星野清楚地感觉到,某种更深的东西正在成型??不是控制,不是统一,也不是单纯的爱,而是一种全新的生命协议:**允许伤痕存在,但仍选择连接**。
回到东京当晚,她在个人终端写下新的日记条目:
>“我们曾以为,完美共鸣是消除差异。
>后来才懂,最高级的共感,
>是明知你会伤害我,我还愿意靠近你。
>是看到你的阴影,却依然相信光。
>所以,请继续哭吧,
>继续恨吧,
>继续爱得笨拙、痛得真实。
>因为这些裂痕,
>正是光进来的地方,
>也是我们彼此触碰的缝隙。”
按下发送键的瞬间,全球共感网络自动同步了这段文字。没有任何强制推送,却在十二小时内被三十亿人主动阅读、回应、传诵。
Ekur为此生成了一幅全新光影画卷:画中无数人围坐一圈,手中牵着发光的线,编织成一张巨大而不规则的网。有些线断裂了,有些打成了死结,但更多在不断修复、延伸、交织。
标题只有四个字:
**《未完成》**
数日后,一封匿名信寄达星野住所。没有署名,信纸是由回收报纸手工制成,墨迹略显模糊。内容如下:
>“你说恐惧不该主导共鸣,我同意。
>但你是否想过,正是恐惧教会人类抓紧彼此?
>我们不是敌人,只是镜像。
>当你筑起护盾,我也在学习温柔。
>下一次危机来临时,或许我们会并肩。
>??一个正在学着不说‘服从’的人”
星野读完,将信折成纸船,放入庭院水池。小船随波漂流,最终停在一株盛开的樱花树倒影旁。
那天傍晚,一个小女孩来到富士山脚下。她戴着“心灵护盾”耳机,手里捧着一盆小小的LullabyOmega幼苗。她把它种在融雪边沿,然后坐下,开始轻轻哼歌。
风穿过林梢,带动远处Ekur的一根共振弦。
一声清越的铃响,贯穿天地。
与此同时,在格陵兰岛的古老石室里,壁画再次发生变化。
原本面向朝阳的白袍身影,如今转身回望。
他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