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南枝没有惊讶。她只是走到树下,蹲下身,将手掌贴在湿润的泥土上。
“你还好吗?”她轻声问。
一阵微风掠过,树叶沙沙作响,节奏恰似《昭昭的早晨》的前奏。
她笑了。
三个月后,“不忘音乐疗愈中心”正式开幕。媒体争相报道,称其为“世界上最温柔的建筑”。来宾中有心理学家、艺术家、也有普通家庭。他们带着遗物而来??一封未寄出的信、一双旧鞋、一张泛黄的照片??放入一楼的“声音胶囊”展柜中,等待转化为旋律。
开幕式当天,昭昭穿着白色小裙子,站在阁楼钢琴前,第一次完整弹奏了《昭昭的早晨》。
音符清澈,虽仍有错拍,却充满生命力。当最后一个音落下,整栋房子仿佛轻轻震颤了一下。彩绘玻璃折射出七彩光芒,洒满大厅。而那棵樱花树,竟在此刻绽放了第一朵花??一朵淡银色的小樱,花瓣边缘泛着金属光泽,宛如凝固的星光。
全场寂静。
接着,不知是谁先哼起了那首曲子,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歌声如溪流汇成江河,在空中盘旋回荡。
就在这时,星尘跃上钢琴顶端,面向人群,缓缓张开嘴。
一声猫叫响起。
但那不是普通的叫声。
它的频率精准契合主旋律的G音,持续三秒,尾音微微上扬,竟形成一段完美的装饰音。
所有人愣住。
夏南枝却笑了。她走上前,抱起星尘,贴在耳边低声问:“是你吗?是你在替他完成这首歌吗?”
星尘蹭了蹭她的脸颊,呼噜呼噜地响起来,像一台老旧却忠诚的留声机。
仪式结束后,她独自留在阁楼,翻开林沉的日记本。在最后一页空白处,她提笔写下:
>亲爱的沉:
>今天很多人哭了,也很多人笑了。
>有个小女孩问我:“姐姐,我的爸爸还能听见我吗?”
>我说:“只要你想让他听见,他就一直都在。”
>
>我们把你的歌变成了别人的光。
>你说过,音乐的意义在于传递振动。
>现在,全世界都有了你的频率。
>
>昭昭越来越像你。
>她画画时会自言自语编故事,吃饭前要敲桌子打节拍,睡觉前一定要听三遍《昭昭的早晨》。
>前几天她问我:“妈妈,如果爸爸变成星星,我能给他写信吗?”
>我说:“当然可以。”
>她立刻跑去画了一幅画:一棵开满银花的树,下面站着三个人牵手,还有一只猫趴在肩膀上。
>她说:“这是我们的家。”
>
>我想告诉你,我没有辜负你的信任。
>我活得很好,因为我们从未真正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