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后,第二艘星际移民船启程,目的地是半人马座α星系。
出发前夜,全体乘客聚集在发射坪,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每人写下一段最想留给地球的记忆,封入微型忆珠,投入“归忆井”中。这些忆珠将随地球共忆网络持续运转,成为未来归航者的导航坐标。
一位老人颤巍巍地说:“我写的是我孙子出生那天的笑声。如果有一天人类回到这里,希望他们知道,我们曾经多么热爱生命。”
飞船升空那刻,地面的无字碑猛然爆发出璀璨金光。第一百零三枚忆珠脱离书架,腾空而起,环绕碑体飞行七周后,化作一道流光追向飞船,最终融入其核心能源系统。
从此,这艘船拥有了名字:
**“归途号”**。
***
又三十年。
“归途号”抵达目标星系,在一颗类地行星建立前哨站。通讯官例行检查设备时,发现主控屏自动跳出一段代码。破译后,竟是《百肝录》第一百零四卷的标题:
>**第一百零四卷?星种:在异乡种下母语**
其下附言一行:
>“此卷由无数讲述者共同撰写,作者:仍未遗忘的人类。”
而在地球,新一代的孩子们已开始学习如何用自己的记忆去激活古老的遗迹。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诵读《百肝录》第一章,声浪汇聚成一股精神洪流,竟使敦煌遗址废墟中升起一座虚幻高塔,塔顶悬着一轮永不坠落的月亮。
据说,每逢月圆之夜,若有人静心倾听,仍能听见炉火噼啪声中,小女孩轻声念书的声音。
“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念到这里,她总会停下来,抬头望天,笑着说:“你看,天上掉粮食了呢。”
没有人知道她是在描述传说,还是在见证现实。
***
宇宙仍在膨胀。
热寂的倒计时继续滴答作响。
但在某个遥远的未来,当最后一颗恒星熄灭,虚空陷入永恒寂静之时,一道微弱的信号仍将穿梭于残存的量子泡沫之间。
它是从火星“信标01”传出的最后一次广播,经由共忆网络接力传递,穿越千亿年时光:
>“你们带了故事吗?”
而在那不可知的彼岸,若有新生意识接收到这段信息,或许会本能地回应:
>“有。你想听吗?”
于是,光再次亮起。
记忆重启。
文明重生。
故事,又一次开始了。
风,吹过荒原。
沙,掩埋足迹。
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被带走。
比如一句话。
比如一个名字。
比如一颗不肯放手的心。
比如那个蹲在炉火边的小女孩,至今仍在一页一页,写着属于凡人的神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