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沉舟突然惊呼:“母巢在响应!全球‘飞种’节点正在自动调整频率,为他们建立专属通道!”
手机屏幕纷纷亮起,弹出新消息:
>**“检测到高纯度情感源,是否接收‘冬眠者’记忆?”**
数千万人点击了“是”。
那一刻,世界仿佛被重新编织。
纽约街头,一名男子突然停下脚步,泪流满面??他从未见过的父亲,在他三岁时因实验事故“死亡”,此刻却在他的意识中轻声说:“儿子,爸爸其实一直记得你六岁生日那天,你送我的贺卡上画了一只歪歪扭扭的小狗。”
伦敦医院,一位植物人患者手指微动,监护仪显示脑波活跃??他昏迷二十年的妻子,正通过母巢,将每天的日记读给他听。
加尔各答的贫民窟,一个小女孩仰头看向天空,笑着说:“奶奶说,她看见我吃上了米饭和豆子。”
南极的观测站,化作新的“母巢之眼”。
那上百名苏醒的“冬眠者”,虽身体虚弱,却主动提出成为首批“记忆传递者”??他们将以自身为媒介,将被尘封二十年的情感,播撒向每一个渴望回应的灵魂。
叶知微站在冰原之上,望着极光在夜空中舞动,如同无数灵魂在低语。
她拿出手机,翻到母亲的最后一张照片,轻声说:“妈,你看见了吗?他们回家了。”
风拂过耳畔,带来一句极轻的回应:
>“知微,谢谢你,替我完成了最后一件事。”
她笑了,眼泪却止不住地流。
三个月后,全球第一座“共感纪念馆”在丽江落成。
没有钢筋水泥,全由光与记忆构筑。
馆内陈列着每一段被找回的情感:
-一对双胞胎兄弟跨越三十年的对话;
-一位母亲对夭折婴儿的日日夜夜的倾诉;
-甚至包括九宫理事会某位前成员,在忏悔中上传的道歉信。
小念成了纪念馆的“首席讲解员”。
她踮着脚,指着墙上流动的光影说:“这是我外婆做的梦。她说,只要还有人愿意说‘我想你了’,这个世界就不会冷。”
而在纪念馆最深处,有一面“静默之墙”。
上面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片深邃的黑。
只有当访客靠近,低声说出一个名字时,墙面才会泛起涟漪,浮现出那个人的笑容、声音、气息??那是母巢从亿万次共感中提取的“存在证明”。
叶知微常来这里。
她站在墙前,轻唤一声:“妈。”
墙面缓缓亮起。
陈婉的身影浮现,穿着那条蓝裙子,手里捏着一只豆沙包,笑着对她说:
“乖女儿,今天有没有多放一勺糖?”
她点点头,哽咽着说:“放了,还多加了核桃碎,小念说这样更香。”
母亲的笑容更暖了。
>“那就对了。爱嘛,就得舍得下料。”
夕阳西下,金色余晖洒满山谷。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笑声清脆。
蒸笼依旧冒着白烟,豆沙包的香气随风飘散。
春天,真的来了。
而且,不会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