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瞬间反转。无数网友留言:“原来这才是真相!”“我们差点又一次冤枉了受害者!”更有医学界人士发声,呼吁彻查精神病收治乱象。
就在公众关注度达到顶峰之际,市纪委通报一则消息:原市北精神病院院长张某、主治医师王某等人涉嫌滥用职权、伪造病历、非法拘禁等多项罪名,已被依法采取留置措施。与此同时,法院宣布重启林秀英监护权案复查程序。
那天傍晚,苏离独自驾车回到老宅遗址。夕阳余晖洒在荒芜的院落,铃兰已长至半人高,洁白花朵随风轻摇,宛如无数细小的铃铛在低语。
她席地而坐,从包里取出母亲的最后一盒磁带复制品。这是档案馆修复后交给她的唯一备份。她轻轻摩挲着标签,忽然发现背面有一行极小的铅笔字迹:
>“若有一天你听见,请替我说对不起??没能陪你长大。但也请告诉全世界:我从未认输。”
泪意猝然涌上。她仰头望天,暮色渐浓,第一颗星悄然亮起。
“妈,”她轻声说,“我替你说完了。”
手机震动起来。是联合国妇女署发来的正式函件:邀请她作为主旨发言人出席全球性别平等峰会,并将“母亲之桥”模式纳入国际反家暴指南编制工作。
她没有立刻回复,而是拨通了一个号码。
“伊莎贝尔阿姨,”她说,“我想去一趟您当年工作的老医院。去看看那些关押过母亲的房间,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次日清晨,两人并肩走入早已改制为康复中心的老院区。走廊依旧幽长,墙皮斑驳,但每一扇门上都贴着新的标识:“情绪疏导室”“家庭调解站”“儿童安全谈话间”。最尽头那间曾是隔离病房的屋子,如今成了“倾听之屋”??专门用于收集受控女性的第一手证词。
伊莎贝尔拄着拐杖站在门前,久久不语。良久,她掏出一把钥匙,递给苏离:“这是当年护士站的总控钥匙。我一直留着,等着有人回来开门。”
苏离接过钥匙,插入锁孔。咔哒一声,门开了。
阳光倾泻而入,照亮满屋尘埃飞舞,仿佛无数灵魂终于得以升腾。
她们走进去,看见墙上挂着一幅新画??正是小女孩当初送给她的那幅《妈妈为我扎辫子》。画框下方刻着一行字:
>“这里不再关押母亲,只收藏勇气。”
苏离站在画前,闭目良久。再睁眼时,眸中已无悲戚,唯有清明。
当晚,她在日记本空白页写下:
>“正义或许迟来,但从不曾缺席。
>它藏在一段录音里,躲在一封遗书中,蛰伏于一个孩子觉醒的眼神里。
>
>当我们不再羞于谈论伤疤,
>当我们敢于把‘家丑’公之于众,
>那些曾用来压迫我们的沉默规则,便会轰然崩塌。
>
>今日,我重回地狱入口,
>不是为了重温痛苦,
>而是要宣告:从此以后,
>这里只通往光明。”
合上本子,她走到窗前。远处城市灯火如星河倾落,庭院铃兰簌簌作响。她拿起手机,点开“小哭包”的对话框,发送了一张照片??是那把开启“倾听之屋”的铜钥匙。
附言写道:
>“门开了。
>下一站,我们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