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让整个团队沉默良久。
当晚,何雨柱独自坐在院中,望着那块石碑。月光洒落,“火种所至,光明自生”八个字仿佛在呼吸。他知道,信任一旦破裂,重建千难万难。但他们不能退缩,因为还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等待这束光。
第二天,一项前所未有的举措推出??“透明建造直播计划”。每个火种项目从选址到竣工,全程通过加密频道实时直播,居民可用手机查看每一根钢筋的编号、每一张检测报告的原件。更重要的是,任何参与者均可申请成为“公民监工”,佩戴专属徽章进入工地巡查。
“我们要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秦淮如在动员会上说,“不仅是光伏板发出的光,更是人心中的光。”
这项制度很快赢得广泛赞誉。有网友评论:“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工程??人民知情、人民参与、人民监督。”
几个月过去,春天悄然来临。四合院门口的老槐树抽出嫩芽,孩子们在树下画画,主题是“我心中的光”。小当归的作品被贴在最中央:画中无数条发光的线连接着城市与草原、海岛与雪山,最终汇聚成一颗巨大的心,跳动着温暖的光芒。
而在远方,更多奇迹正在发生。
西藏某山村,全村集资购买了一批二手电动车,搭配火种微电网充电,彻底告别马帮运输;
海南渔村,渔民们用光伏发电驱动海水淡化设备,喝上了干净水;
甘肃荒漠边缘,一片由废弃集装箱改造的“光能宿舍”拔地而起,供巡线工人轮休……
最令人振奋的是,周子阳的父亲主动联系了火种工坊。他在电话里说:“我儿子昨晚睡着了还在念叨代码……我想通了,与其逼他放弃热爱的事,不如帮他走得更远。我能捐一笔钱,设立一个‘少年安全官’奖学金吗?”
何雨柱握着话筒,久久说不出话。
他知道,这一通电话,意味着一种观念的转变??从怀疑到信任,从压制到托举。
夏日到来时,第一届“守光者大会”在四合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一堂,有高原电工、海岛教师、退休医生、残疾青年创业者……他们或许语言不同、肤色各异,却有着同样的眼神:清澈、坚定、充满希望。
大会上,小当归作为最小发言人登台。她举起一幅全新的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红点,几乎连成一片光网。
“这是我画的‘万家灯火图2。0’。”她稚嫩却清晰地说,“每一个点,都是有人愿意点亮的地方。爸爸说,光不会自己走,它需要人传递。所以,我也想当一名守光者。”
全场寂静,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何雨柱站在台下,眼眶湿润。他看到秦淮如轻轻抹泪,看到张磊用力鼓掌,看到许大茂悄悄摘下眼镜擦镜片,看到林晓彤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刻,生怕遗漏一丝感动。
他知道,这场始于一场暴雨、一段重生的旅程,早已超越个人命运的翻盘。它成为一种信念的象征:即使身处泥泞,也能仰望星空;即使力量微弱,也能照亮他人。
散会后,赵岚留下来说:“国家准备推广‘火种模式’作为新型城镇化能源解决方案试点。但领导问我一句话:你们靠什么保证它不变质?”
何雨柱笑了笑:“靠人。靠每一个相信‘我可以’的人。”
赵岚点头:“所以你说的光源,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彼此照亮。”
夜幕降临,四合院再次亮起灯火。感应灯温柔地唤醒庭院,屋顶的光伏板静静吸收最后一点余晖。孩子们放飞的新一批纸灯笼升上夜空,像一群迁徙的萤火虫,缓缓融入银河。
秦淮如靠在门框边,轻声问:“你说,以后会不会有人忘了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
何雨柱望着满天星光,缓缓说道:“只要还有人记得暴雨夜里那一盏不肯熄灭的灯,就不会忘。”
风穿过院子,拂动窗帘,带来远处孩童的笑声。
石碑静立,字迹如初。
**火种所至,光明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