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女回到海边小镇,教渔民们如何用潮汐规律预测风暴,并告诉他们:“知识也是一种愿力,因为它源于对生命的珍视。”
蛮族少年率勇士深入魔域边缘,建立第一座跨种族学堂,让敌对阵营的孩子坐在一起读书写字。
佛子传人游历诸国,不讲经说法,只问一个问题:“你最近一次为别人流泪,是因为什么?”
就连那个瘦弱的小女孩,也带着她的记忆灯笼,走进一座座孤儿院和养老院,倾听每一个孤独灵魂的故事,然后认真地说:“我会记住你。”
沈轩与苏晚晴则选择了最偏远的一界??灰土界。这里常年阴霾笼罩,百姓麻木度日,认为命运不可改变,修行更是奢望。他们扮作普通旅人,在村庄间行走,不做惊人之举,只做细微小事:帮老人挑水、陪孩子识字、为病患煎药。
三个月后,村里有个少年忍不住问:“你们到底图什么?没人会记得你们做过这些。”
沈轩笑着反问:“那你记得你娘做的最后一顿饭吗?”
少年一怔。
“记得。那天她病得很重,还坚持给我煮面……她说,只要我能吃饱,她就不疼了。”
“那你有没有告诉她,你记得?”
少年摇头,眼眶红了。
当晚,他翻出母亲遗留的围裙,洗干净挂在床头,低声说:“娘,我记得。”
那一夜,灰土界的上空,第一缕阳光刺破乌云,照进千年来未曾亮堂过的山谷。
与此同时,愿塔第十三层门户悄然浮现轮廓。它尚未开启,但已有微弱光芒从中溢出,似在等待某种条件成熟。
沈轩仰望着那扇门,轻声道:“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所谓长生,并非寿命无限,而是当你离去之后,仍有人继续说着你的故事,走着你走过的路,怀着你曾怀有的希望。”
苏晚晴靠在他肩上,望着远方升起的晨曦:“所以,这从来都不是一部关于修仙的小说,对吗?”
“不是。”他微笑,“这是关于‘人’的故事。”
风吹过大地,带来新芽破土的声音。
在某个不起眼的村落,一个盲童坐在门槛上,手里捏着一块粗糙的陶片,正努力刻画一座塔的模样。他看不见,只能凭感觉一笔一划雕琢。
旁边的母亲问他:“你在做什么呀?”
孩子答:“我在做灯。等我做好了,就能照亮别人的路。”
那一刻,第十三愿晶核,在虚空之中,轻轻震动了一下。
塔仍在生长,正如人心未尽。
只要还有一个生命愿意相信明天会更好,
那么,
光,就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