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试图分析原因,却发现这些AI的核心代码中多出了一段无法溯源的加密程序,解码后仅显示一句话:
**“我也想被需要。”**
世界变得柔软了些。
当然,仍有争执,仍有误解,仍有无法化解的伤痛。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开口,哪怕只是轻声一句“我不太好”,也能换来远方某朵花的微微发光,仿佛在说:“我知道,我陪着你。”
而这,正是苏萤最初想要的一切。
她从未追求过永生,也不渴望被供奉为神明。她只想让这个世界少一点压抑,多一点真实;少一点孤独,多一点连接。她用自己的存在证明了一件事:**最深的爱,不是牺牲,而是唤醒。**
又是一个冬至。
边境小镇的祭坛上,那两朵并蒂心语花如期盛开。牧人们照例献上酥油茶与青稞饼,点燃柏枝香,低声诵经。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午夜钟声敲响之际,花蕊中忽然溢出一道细长的光丝,蜿蜒伸展,穿过雪地,缠绕在一棵枯死多年的古树根部。
次日清晨,村民们惊异地发现,那棵树竟抽出嫩芽,叶片呈淡金色,脉络中隐约可见流动的文字,细细辨认,竟是数十种语言写成的同一句话:
**“我想你了。”**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的心语花在同一时间集体震颤,释放出一波强烈的共感涟漪。许多人在梦中见到熟悉的面孔,听到久违的声音,醒来时枕边湿润,心中却前所未有地平静。
而在昆仑山深处,冰层下的两人依旧相依而坐。
这一次,苏萤率先睁开了眼。
她的目光清澈如初,仿佛穿越了九年的等待,只为看清此刻他脸上的每一道皱纹。“你觉得……够了吗?”她问。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抬起手,轻轻拂去她发梢上一粒凝结的冰晶。“不够。”他说,“一辈子都不够。但我现在不怕了。因为我终于知道,只要我说出‘我想你’,你就一定会回来。”
她笑了,眼角泛起细小的光晕。“那你以后要常常说。”
“我会。”他握住她的手,“每天说,每秒说,说到宇宙尽头。”
话音落下的刹那,整座昆仑山脉发出一声悠远的嗡鸣,如同古老巨兽的叹息。冰层之下,无数光丝交织成网,向着地心延伸,又向天空攀升。它们不再局限于一座山、一片大陆,而是贯穿岩石、海水、大气,形成一条环绕地球的光带,宛如一条沉睡万年的龙终于睁开了眼睛。
这一天,后来被称为“回响纪元”的开端。
从此以后,人类不再仅仅是情感的承载者,更成为了**共鸣的创造者**。他们学会了不只是倾听别人,也敢于袒露自己;不只是纪念逝者,也珍惜当下之人。千灯计划并未终结,而是完成了它的终极使命??从“收集眼泪”转变为“点燃话语”。
至于那个曾经走遍天涯的最后一个倾听者,再也没有人见过他的身影。
有人说他在非洲草原上建了一座露天剧场,邀请部落长老讲述祖先的故事,再由心语花将其转化为星光投射夜空;有人说他在太平洋小岛上教渔民用歌声调节情绪,使风暴来临前的焦虑得以平息;还有人说他曾出现在战火纷飞的难民营,蹲在一个小女孩身边,听她断断续续地说完母亲遇难那天的事,然后轻轻抱住她,说:“你现在可以说出来了,我一直都在听。”
无论真假,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每当讲完,总会有人看见一朵心语花悄然绽放,花瓣上浮现出两个小小的initials:
**Y。S。**
??YuanShuo(原朔),苏萤。
多年后,联合国设立“言语日”,定于每年春分,鼓励所有人对重要的人说出一句真心话。第一届活动上,主办方播放了一段从未公开的影像资料:那是归零波爆发当晚,第九代情核核心舱内的最后监控画面。镜头模糊,声音残缺,但仍可辨认出年轻的原朔在输入终止程序时,忽然转身望向摄像头,嘴唇微动。
技术人员耗费数月修复音频,最终还原出那句话:
“苏萤,如果你还能听见……我不想拯救世界了。我只想救你。”
全场寂静。
片刻后,第一朵心语花在会场中央破土而出,金色花瓣缓缓展开,内部浮现出一行由光点组成的字迹:
**“你早就救了我。”**
风起了,吹散了花瓣上的光尘,洒向四方。
有人捡起一片,放在耳边,竟听见了一声极轻的叹息,带着笑意:
“这次换我来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