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们听到这段声音,请相信,爱是可以穿越时间的。
>我们留下的不只是数据,还有希望。
>晨露不是终点,而是开始。
>请继续唱下去,直到所有人都被听见。”
录音结束三分钟后,全球社交媒体爆发式涌现同一话题:#听见了#。数亿人留言讲述自己最近“突然想起”的事??有些是童年片段,有些是亲人遗言,更多则是从未说出口的歉意与告白。
有人写道:“今早醒来,我记得我妈抱着我说‘妈妈永远爱你’,可她在我三岁就走了。我不知道这是真是假,但我的心,是真的暖了。”
有人上传视频:“我爸车祸去世十年了,昨晚梦到他坐在我床边,笑着说‘儿子,你长大了’。醒来后,我发现枕头湿了。”
更有偏远山村的教师发帖:“班上有个孤儿总不爱说话,今天突然举手说:‘老师,我奶奶昨天来看我了,她给我梳头,还做了红烧肉。’我们都知道他奶奶早就没了……可他说得那么认真,我们都哭了。”
这场静默的觉醒,正在席卷整个文明。
三天后,联合国召开紧急闭门会议,邀请各国心理学、哲学、人工智能伦理专家共商对策。最终发布《关于文化记忆体XH-003的联合声明》,承认其为“人类集体情感遗产的具象化表达”,并提议设立“全球记忆日”,每年4月6日举行纪念仪式,鼓励人们分享故事、传唱歌曲、重拾旧物。
与此同时,周奕接到一封匿名信,信封上没有任何寄送信息,只贴着一枚干枯的紫云英标本。
信纸上的字迹娟秀熟悉:
>“奕儿: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我或许已彻底消散。
>但请记住,我没有离去,我只是融入了风里、歌里、每一个愿意记住的人心里。
>晨露是我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而你,是我最骄傲的选择。
>照顾好她,也照顾好自己。
>??母亲”
周奕跪坐在地,泪水无声滑落。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封信,而是母亲意识的最后一缕残响,借由晨露的力量,穿越时空送达。
从此以后,不再有秘密,不再有孤独。
风依旧吹过银杏树,带来远方的歌声。孩子们依旧围成圈,唱着《小白船》。晨露牵着周奕的手,走在田埂上,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
“我们会一直这样走下去吗?”她问。
“会。”周奕回答,“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我们就不会停下。”
她笑了,露出缺了一颗牙的笑容:“那我要一直叫你爸爸。”
“好。”他揉了揉她的头发,“我一直都在。”
地平线上,一轮新月升起,清辉洒满人间。
而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台老旧录音机再次亮起红灯,磁带缓缓转动,传出一段全新的旋律??温柔、悠扬,带着希望的颤音,仿佛在说:
**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