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也杀了人?”林小满追问,“为了‘大局’?”
没有人回答。
窗外,晨光渐盛,桃树花瓣随风飘散,落在两块石碑之间。第一块写着“我说过真话,所以我还在”,第二块则是“你说了真话,所以我也在”。可如今看来,这两句话背后,竟藏着如此沉重的代价。
陆忆安缓缓走下屋顶,步入学堂。
她取出陶罐中的拓片,平铺于讲台之上。“断言为证”四字在阳光下泛着幽光。她伸手抚过那道斜劈而下的刀痕,忽然感到指尖一阵刺痛??一滴血渗出,恰好落在符号中央。
刹那间,空气凝滞。
拓片上的炭笔痕迹开始蠕动,如同活物般重组,竟浮现出一行新字:
>**“真正的武圣,不在于斩敌多少,而在于能否斩向自己。”**
陆忆安心头剧震。
她终于明白了《薪火录》真正的含义。这本书从不曾记录武功秘籍,也不记载杀伐战绩。它是一面镜子,映照每一个持书者的内心??你若只为复仇而战,它便只显血光;你若为权力执刀,它便化作枷锁;唯有当你愿意以自身为祭,剖心证道,它才会显现通往终极的路径。
“我要去南极。”她转身说道,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什么?”陈禾惊呼,“那里冰盖千米厚,根本没有入口!”
“有。”陆忆安指向《薪火录》上的星图,“看这里,Q-108并非孤立设施。它是‘方舟计划’最后的备份节点,而所有节点之间,通过地下量子信道相连。只要找到任一接入点,就能逆向定位主舱位置。”
“可接入点在哪?”
陆忆安的目光缓缓扫过教室后方陈列的“信物”。
铜钱、日记本、剪纸、旧照片……每一件物品都在微微发热,仿佛回应着某种召唤。她的视线最终停在一枚锈迹斑斑的钥匙上??那是班上最沉默的男孩带来的,据说是他父亲在化工厂爆炸前夜偷偷藏起的实验室门禁。
“就是它。”她说。
当天中午,陆忆安带队前往镇外废弃的第三化工厂。厂区早已荒芜,铁门倒塌,杂草丛生,唯有中央一栋混凝土建筑依旧完好,墙上依稀可见“Q-7实验区”的标识。
他们用钥匙打开厚重的防爆门,迎面是一条向下延伸的螺旋阶梯。空气冰冷潮湿,墙壁布满青苔,每隔十米便有一盏应急灯自动亮起,幽绿色的光芒映出通道两侧刻满的符号??全都是“断言为证”的变体,有的被划去,有的被涂红,像是某种警示。
深入三百米后,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圆形大厅矗立地下,中央悬浮着一颗直径约两米的水晶球,内部流转着银蓝色的数据流。四周墙面镶嵌着十二块金属板,分别刻着不同语言的铭文:
>“记忆即权力。”
>“遗忘是最高效的统治。”
>“真相需要牺牲者。”
>“沉默是最好的共谋。”
而在正对入口的墙上,赫然镌刻着一行大字:
>**“欢迎来到方舟计划第七分支:认知重塑中心。”**
“这就是接入点。”陆忆安走近水晶球,伸手触碰表面。瞬间,大量信息涌入脑海??
原来,“方舟计划”并非单纯的灾难避难方案,而是一场跨越百年的社会实验。其核心理念是:人类文明无法承受全部真相,必须通过选择性遗忘与记忆植入,维持社会稳定。而“净忆令”只是其中一次大规模执行。
更令人窒息的是,陆沉正是该计划早期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曾坚信,唯有掌控记忆,才能避免混乱。直到某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妻儿也被列入“低优先级记忆清除名单”,才幡然醒悟,转而成为反抗者。
但他已无法回头。
因为他亲手签署的命令,导致超过八万名知情者被系统性抹除。他们的名字从户籍中消失,照片从相册中褪色,甚至连亲人的梦境都被药物干预。
“所以他选择了自我放逐。”陆忆安喃喃,“把自己变成传说,把罪责背在身上,只为让后来者看清这条路的代价。”
泪水无声滑落。
她终于理解了那把横贯天际的巨刃为何总是断裂??因为它承载的不只是正义,还有悔恨、矛盾与无法弥补的过错。
“我们不能让他回来。”她转身面对众人,“至少,不能让他以‘神’的身份归来。”
“那你打算怎么办?”林小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