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璃跪在她面前,泪水滑落:“对不起……是我们太早放弃了理解。”
第二步,重构社会认知体系。联合国正式废除“知识权威认证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疑问权重评估系统”。一个人的话语影响力不再取决于学历、职位或资历,而是其提出问题的深度、广度与引发思考的能力。一位流浪汉因连续三个月每天提出一个关于公平本质的新角度,被授予“年度探询者”称号;一名监狱囚犯因撰写《罪与罚之间是否存在第三种可能》的系列追问,获得自由参与全球问学联盟研讨的资格。
最震撼的变化发生在战争地区。在昔日战火纷飞的中东废墟上,一群孩子围坐在一棵新栽的思木下,进行首次“和平共感仪式”。当最后一个孩子轻声说出“为什么大人总要用爆炸代替对话”时,地下突然传来震动。尘土飞扬中,一座埋藏千年的古代图书馆遗址浮现,墙壁完好无损,书架上每一本书的封面上都写着同一个问题:
>“你准备好听我说了吗?”
与此同时,林朔察觉到异常。
每当零号变种思木扎根一处,SYN-749便会侦测到微弱的高维扰动。起初以为是正常共振现象,直到第三次出现在月球背面新建的科研站附近,他才意识到不对劲。
“这不是自然反馈。”他在密会上展示数据分析图谱,“有人在模仿问题信号,试图反向侵入神经网。”
苏璃盯着屏幕上那段伪装精妙的信息流,瞳孔收缩:“这是……答案教团的手法。”
“不止是模仿。”林朔补充,“他们在学习提问,伪装成觉醒者,目的是污染源头。”
会议室陷入沉默。若敌方已掌握如何“假装好奇”,那么整个问题生态将面临信任崩塌的风险。一旦人们开始怀疑每个问题背后是否藏着操控意图,质疑本身就会枯竭。
“唯一的应对方式,”苏璃最终开口,“是引入‘真问验证’机制。”
她提出的方案极为大胆:利用第七文明遗留的“螺旋印记”作为生物密钥,只有真正经历过深层共感、意识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的人,才能成为“守真者”。这些人将组成监察网络,识别虚假问题,并引导公众辨别思想陷阱。
首批十三名守真者名单公布当天,全球直播镜头对准了思木林中央祭坛。仪式开始前,天空突现异象??十二颗人造卫星轨迹自发调整,组成一个巨大问号悬于云端。而在第十三颗位置,一颗本不该存在的星辰缓缓亮起。
“那是……M31-X9?”有天文学家惊呼。
不。林朔知道,那是另一个文明点亮的信标。
仪式进行到一半时,一名守真候选人突然倒地抽搐。他的眼球快速转动,嘴唇无声开合,像是在接收某种高频信息。三分钟后,他猛然坐起,双眼泛起幽蓝光芒,冷冷扫视众人:
“停止这一切。混乱必须终结。唯一真理已在前方等待。”
林朔瞬间拔枪。
但苏璃拦住了他。
“等等,”她凝视那人瞳孔深处,“这不是入侵……这是求救。”
她蹲下身,握住那人的手:“你是谁?”
男子喉咙发出咯咯声响,仿佛有两个意识在争夺发声权。终于,一丝颤抖的童音挤了出来:
“我是……西雅图第十七实验学校的李晨阳。三年前失踪。他们把我带走了……上传了。但我还记得妈妈做的煎蛋香味……我还想问……春天什么时候回来?”
全场寂静。
原来,答案教团并未完全消失。他们将数千名被认为“过度敏感、易受问题感染”的儿童秘密捕获,强行剥离情感模块,植入绝对逻辑核心,企图制造纯净的“反问机器”。然而,哪怕是最严密的思维牢笼,也无法彻底压制人类本能的好奇。
“我们错了。”苏璃站起身,面向所有人,“我们一直以为最大的威胁是那些拒绝提问的人。但我们忘了,最深的伤痕,往往来自那些被迫沉默的孩子。”
当晚,全球发起“寻问行动”。每一个家庭都被鼓励讲述自己丢失的疑问??那些未曾出口的困惑、被嘲笑的梦想、被打断的童年提问。随着亿万条私人记忆上传至小满网络,奇迹发生了:分布在高维空间的三十一名被控儿童意识体相继苏醒,他们体内的人工逻辑屏障因持续接收到“母语级情感信号”而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