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9章
此刻,即便是最迟钝的商人也已意识到,去辽东便意味着机遇和财富。
况且大唐皇家运输集团已开通了公共马车线路,沿途客栈驿站设施齐全,前往辽东的成本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走,去辽东!
这已然成为各地商人们口中最热门的话题。
。。。。。。
陛下亲征高句丽大捷,辽东道正式设立。
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借由飞鸽与各路报纸,在短短数日内便传遍了河北、河南乃至关中腹地。
商贾们如过江之鲫般涌向辽东,这自不必说。
就连许多看似与此无关的人,也纷纷踏上了前往辽东城的旅途。
“师父,这两日咱们打听到的事,可比报纸上写的精彩多了。这大唐灭高句丽之战,真是波澜壮阔啊。”
辽东城内某家酒楼,郭得刚与郭云鹤师徒二人临窗而坐,一边享用着佳肴,一边欣赏着街市的繁华景象。
作为五合居和味之精的王牌说书先生,郭得刚师徒在长安说书界已是泰山北斗般的存在。
近年来,随着声名日隆,他们已无需日日登台,只在特殊日子或有了绝佳新段子时,方才献艺一场。
此举非但未损及他们的名气,反而在无形中更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连带着五合居和味之精的生意,也常因他们的出场而愈发火爆。
正因如此,他们愈发珍视自己的声誉,不愿再讲些索然无味的老套故事。
然而,长安城虽大,要日日寻得新奇有趣的故事,却也并非易事。
当李世民大军在辽东告捷的消息,通过《大唐日报》等报刊逐渐传开时,郭得刚敏锐地嗅到了一个绝佳的机遇。
他决定亲赴辽东,搜集第一手的新鲜素材。
将大唐东征的种种事迹加以整理润色,不仅能满足自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说书需求,更能借此机会著书立说。
郭得刚甚至连书名都已构思妥当,便唤作《辽东从陛下御驾亲征开始》。
至于此番远行是否会影响五合居的生意,他已顾不得那么多了。
“确实如此。如今看来,陛下亲率的大军在辽东战功赫赫,而燕王殿下这位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其功绩亦是毫不逊色。”
“尤其他在平壤一带的行动,更是充满了奇谋与魅力,极具传奇色彩,能给我们说书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只是可惜,至今为止,我们只能向寻常士卒打探些消息,若能与那些亲率大军的将领们交谈一番,那便再好不过了。”
郭得刚对此次辽东之行寄予厚望,而这几日的见闻也令他颇为满意。
“师父,以您在长安城的威望,军中但凡从长安来的将领,想必都听过您的大名。不如我们寻一处辽东城里最负盛名的酒楼,每日午后在那里设场说书。”
“借此机会,或许能结识一些辽东的新贵,或是碰上熟人,为我们的新书增添更多鲜活的素材。”
郭云鹤在长安也积攒了些人脉,而入行更早的郭得刚,自然也有自己的老听客。
这些交情虽不深厚,若求人办大事多半指望不上,但若只是想打听些战地故事,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