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予绮笑着说:“以前我觉得被人骂很痛苦,现在明白了??只要你不把自己当商品,他们就割不到你。”
最后一项议程,是“告别仪式模拟课”。
每位学员走上台,在一块特制电子屏前写下自己最害怕的一句网络暴力语录。屏幕随即将其粉碎,化作点点星光升腾而去。
当最后一个字消散,天空中突然绽放烟花。
不是绚丽夺目的彩焰,而是柔和的银白色,形状竟是一行飘浮的文字:
**“谢谢你,曾照亮过我。”**
那一刻,许多人哭了。
有人在社交媒体写道:“原来退场也可以这么美。”
有人感慨:“我以为追星是为了永恒占有,现在才懂,最美的部分,恰恰是放手。”
而在这场盛典之外,另一股暗流正在涌动。
某境外娱乐集团发布声明,指责“白月光学院”涉嫌垄断艺人资源、扰乱市场秩序,并扬言将提起国际诉讼。与此同时,几家头部经纪公司联合抵制,宣称“绝不派遣旗下艺人参与此类消极导向项目”。
更有甚者,匿名论坛流出一份所谓“内部文件”,声称学院实为“退圈洗脑营”,目的是切断艺人与粉丝的情感连接,便于陈默操控舆论。
风波再起。
可这一次,反击来得更快。
十二名学员集体发布联名信:
**“我们不是被洗脑,而是终于醒了。”**
“在这里,没人逼我们说话,但我们选择说出真相。”
“你说这是逃避?可我们终于敢去医院看心理科了!”
“你说这是反商业?可我们第一次学会了拒绝不合理合约!”
紧接着,数十位已退圈艺人公开支持,其中包括多位曾被网暴致精神崩溃的老戏骨。
一场原本被视为“情怀项目”的学院,竟意外点燃了整个行业的反思浪潮。
四月,国家广电总局召开专题研讨会,首次提出“演艺人员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建设构想。
五月,《艺人权益保护法(草案)》进入立法调研阶段。
六月,白月光学院与北电、中戏达成合作意向,拟将“职业生命周期管理”纳入选修课程。
而这一切发生的同时,陈默却悄悄离开了公众视野。
有人在云南大理见过他,背着相机走在古城石板路上,身边跟着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笑声清脆如铃。
据说,他在筹备新片,名字叫《凡人录》。
主角是一位退休的乡村教师,一生默默无闻,唯一的学生后来成了科学家。临终前,科学家回到山村,在老师坟前放了一束野花,说:“您教我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如何做人。”
没人知道这部电影何时上映。
但坊间传言,陈默说了这样一句话:
“从前我拍神,现在我想拍人。
毕竟,能把普通人拍得动人,才算真正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