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抱着昏迷的孩子们,从井中飞出,落地时已是黎明。
七个沉默孩童围拢过来,逐一接过孩子抱入怀中。阿照颤抖着问:“他们……还能醒来吗?”
萧景知抚摸一名女童的脸颊,轻声道:“只要梦里有过光,就不会永远沉睡。”
三日后,第一批孩子苏醒。睁眼第一句话,竟是异口同声:“姐姐,我们梦见你带我们回家了。”
她含泪点头。
此后一个月,各地陆续传来消息:曾失踪的孩童在家中床底、井底、衣柜深处被发现,皆安然熟睡,醒来后记忆完整;废弃多年的灯塔自动点亮;甚至连西域沙漠中那座坍塌古庙的遗址,也长出一片白梅林,花香十里不散。
林九渊自南海归来,携最新星图求见。图中显示,北斗七星恢复原有轨迹,瑶光星虽已破碎,但其碎片环绕地球形成一圈光带,每逢月圆便洒下银辉,照彻大地。
“天命重归正轨。”他说,“但代价是,星枢之力减弱三成。今后百年,天地灵气将逐渐衰退,修仙之路愈发艰难。”
萧景知不以为意:“也好。若人人皆求长生,反倒忘了为何而活。”
她将《提灯录》亲手交付新一代提灯会领袖,并嘱咐:“不必再立掌门,不必再设等级。守夜之道,在传不在统,在心不在术。”
春尽夏来,她再次踏上旅途。
这一次,没有目的地。
她走遍山村野岭,教孩童写字、读诗、点灯;她在废墟中种梅,在荒庙前奏笛;她听老人讲往事,陪孤儿数星星。那七个沉默孩童始终跟随,渐渐学会说话、笑闹,甚至争抢食物。
某夜宿于荒岭破庙,大雨倾盆。一个小女孩蜷缩在她怀里,怯生生问:“姐姐,如果有一天你也消失了,我们会忘记你吗?”
她抚摸孩子的头发,轻声道:“不会。因为我会活在你们做的每一个好梦里。就像姜云在我梦里一样,永远都在。”
翌日清晨,庙外梅树开出第一朵花。
又三年,天下大旱,江河干涸,庄稼枯死。百姓恐慌,传言“天罚降临”。各地暴乱频发,灯塔接连被毁。
萧景知率众奔赴中原,在黄河故道设坛祈雨。她不做法,不祭神,只带领孩子们每日诵读《守夜军训》,并在河床写下“信”字,以血为墨,百里可见。
第七日,乌云聚拢,雷声滚滚。
雨落时,百姓跪地痛哭。有人高呼“圣人归来”,欲叩首膜拜。
她却转身离去,留下一句话:“我不是神,只是不肯低头的人。”
十年光阴流转,她鬓角染霜,身形渐瘦,唯眼神愈发明亮。那七个孩子已长成少年,各自执灯行走四方,成为新一代守夜象征。
某一雪夜,她独坐昆仑梅林,望着满山灵梅盛开,忽然笑了。
姜小禾的声音最后一次在她心中响起:“你可以休息了。”
她点点头,解开发簪,任长发披散。玉簪落地,化作一株新梅,迅速生长,花开满枝。
她仰面躺下,呼吸渐缓。
风起,笛声悠悠。
极远处,似有稚嫩声音齐唱:“浩然者,正气也;守夜者,不惧暗也。”
她闭上眼,唇角含笑。
这一觉,或许很长。
但她知道,当人间再遇长夜,自有灯火燃起,自有少年提灯而来,走过她曾走过的路,说着她曾说过的话,做着她曾做过的事。
她并未离去。
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守夜。
多年后,有个小女孩在知园碑前问老师:“萧景知是谁?”
老师指着那朵白梅,答:“你不记得她,但她记得你。每当你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就是她在对你微笑。”
小女孩似懂非懂,转身跑开。片刻后,她捧着一盏自制的小油纸灯回来,轻轻放在碑前。
灯火摇曳,映亮石上梅花。
那一刻,风停,叶落,万物寂静。
仿佛有人轻轻拂去了碑上的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