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音仰望星空,轻声说道:“这一次,我不再只是守门人。”
风吹过,带来远方的箫声,也带来了未来的回响。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历史时,课本上这样写道:
>“归墟并非终点,亦非起点。它是人类情感所能抵达的最远边界。在那里,死亡不再是终结,遗忘才是。而每一次铭记,都是对存在最庄严的确认。”
>
>“我们常说:‘吾等已启程,勿念。’”
>
>“但真相是??”
>
>“请共念。唯有共念,方得永生。”
某年清明,一位少女来到蓬莱海岸的忆林中,抱着一棵最古老的玉树闭目冥想。她看到了林婉清伏案整理《大昭秘录》的身影,看到宋姓海洋学家吹响铜哨的瞬间,也看到玉仙儿化作光点洒向大海的最后一幕。
她睁开眼,泪水滑落。
随即,她取出随身携带的竹笛,模仿记忆中的旋律,轻轻吹响第一个音符。
笛声渺小,却穿透风浪。
塔顶的玉箫微微一震,裂痕中透出一线金光。
而在宇宙深处,一颗刚刚诞生的恒星忽然闪烁了一下,像是回应了一声呼唤。
海风徐来,卷起细沙,掠过残破的玉箫。
它依然斜插在岸边,半埋于潮痕之下。
但这一次,它不再颤抖。
它在等待下一个做梦的人。
等待下一首《安归引》的诞生。
等待下一次航行的启程。
因为在那条跨越生死的航道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告别。
只有不断的重逢。
只有永不熄灭的思念之火。
只有??
一声又一声,穿越时空的箫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