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问。
我点头。
“第一件,收音机。
1976年底,昆仑基地配发过一批红灯牌半导体,专供高级技术人员收听内部广播。
其中一台,编号RD-7693,被登记在董明远名下。”
“董工?”
朱韵眼睛一亮,“他家还在兰州吗?”
“去年查过户籍资料,他儿子董志远住在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老家属院。
房子一直没拆。”
“明天就出发。”
---
三天后,我们站在了董家门口。
那是一栋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的红砖楼,墙皮剥落,楼梯吱呀作响。
敲门良久,才有个中年男人开门,满脸警惕。
“你们是谁?”
“我们是……研究那段历史的人。”
我说,“想请教您父亲的一些事。”
他皱眉:“又是来写书的?我爸临终前烧了所有笔记,别指望捞材料。”
朱韵温和地说:“我们知道您父亲承受了很多。
但我们找到了新的证据,证明他当年是对的。”
男人愣住,眼神动摇。
我递上打印的《昆仑阴影名录》复印件,在“董明远”
名字旁标注着:“因拒绝签署虚假点火报告,于1977年8月隔离审查,1978年3月释放,健康严重受损。”
他手指颤抖。
“你们……怎么会有这个?”
“来自地下掩体。”
我说,“林知远老师留下了忏悔录音。
他告诉我们,您父亲从未屈服。”
男人忽然转身走进里屋,许久才回来,手里拿着一台老旧的红灯牌收音机,外壳斑驳,旋钮缺失。
“这是我爸最后一件东西。”
他说,“他走前说,‘这机器听着不对劲,像是被人改过电路’。
我一直当遗物留着。”
我们小心翼翼拆开外壳。
在主板背面,一层绝缘胶下藏着微型蚀刻芯片,铭文清晰可见:**YUAN-7-A1**。
“第一段代码……找到了。”
朱韵轻声说。
董志远看着我们,忽然问:“你们打算怎么办?把这些都公开?”
“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