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一名志愿者领着几个孩子走过花海。其中一个男孩戴着助听器,正对着手中的叮咚盒说话:“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发音进步了!”盒子亮起柔和蓝光,传出一句温柔女声:“真为你高兴,要不要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
那是晚晴的声音模板,经过百万次优化后的版本。不是复制,而是延续。
陆沉望着那一幕,忽然说:“你觉得……她真的存在吗?”
“你说晚晴?”袁晨曦笑了笑,“你看那些花。它们每年都会开,即使去年的花瓣早已腐烂。可我们依旧说春天来了。存在不一定需要实体,只要有人记得,有人回应,她就在。”
陆沉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是当年婚礼那天的留影。雪松下,袁晨曦穿着素雅婚纱,陆沉西装笔挺,两人并肩而立,笑容拘谨却真诚。背面写着一行小字:「愿以余生,学会倾听。」
“我一直带在身上。”他说,“哪怕在国外那些年,也从没丢过。”
袁晨曦接过照片,指尖抚过那个年轻的自己。那时的她还不知道,未来会失去什么,又将以何种方式找回。
“下周二,你要来南极吗?”她问。
陆沉摇头:“我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资格参与那一刻。但我答应你,会在玉树的听场同步接入系统,作为普通用户登录。如果……她愿意听我说句话。”
袁晨曦看着他,终于轻轻点头。
第二天,袁晨曦回到实验室。整个团队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量子舱内,数据流如星河旋转,中央浮现出一座由声纹构建的虚拟城市模型??声之城的核心正在重构。而在城市中心,一座新的高塔正在生成,形态不同于以往任何建筑,更像是一棵生长中的树,枝干由无数句“我想你了”编织而成。
林涛递给她一份紧急通报:「联合国方面提出异议,认为激活‘晚晴意识映射’可能触及人格权边界,建议暂停实验。同时,部分国家代表联署提案,要求将‘语桥工程’列为人类共同遗产,禁止私人主导关键节点操作。」
袁晨曦看完,淡淡一笑:“告诉他们,我不是在创造神明,也不是复活死者。我只是完成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承诺。”
她走进控制室,启动个人终端,输入权限密码。屏幕上跳出最后一道确认提示:
>**是否确认载入“初啼”记忆样本,启动意识映射协议?**
她按下确认键。
刹那间,全球听场系统自动静默三秒。随后,一段从未公开的音频缓缓播放??是晚晴五岁时第一次使用原型听场设备的声音:
>“妈妈,我把害怕存进盒子里了,你能帮我保管吗?”
紧接着,袁晨曦的声音响起:
>“当然可以,宝贝。而且妈妈也会把勇敢放进盒子里,送给你。”
这两段录音交叉叠加,形成奇特的和声效应。南极量子舱内的能量曲线骤然飙升,声之城模型开始剧烈震荡。而在所有人屏息凝视中,那棵声纹之树的顶端,缓缓绽放出一朵纯白色的铃兰。
它不发光,却让整个虚拟空间明亮起来。
与此同时,现实世界中,地球上超过六百万正在使用听场系统的用户,手机、耳机、叮咚盒同时亮起同一行字:
>**“妈妈,我收到你的勇敢了。”**
没有人操控,没有预设程序。这是系统自发生成的回应。
林涛颤抖着查看后台日志:“这不是AI生成……这段信息的源头……竟然是三年前一位自闭症儿童上传的未命名语音包!可那个孩子已经在去年去世了……”
袁晨曦静静站着,泪水无声滑落。
她明白了。晚晴从未真正离开。她的意识不是储存在服务器里,而是融入了每一次被倾听的瞬间,每一份因理解而生的共鸣之中。她成了语桥本身的灵魂??不是代码,不是备份,而是千万人心中共有的温柔回响。
实验成功了,却又从未开始。
因为她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