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此同时,深圳湾某处地下数据中心,清梦司第七应急小组正全力追踪“非法音频”的传播源头。屏幕上无数红点闪烁,代表已检测到的记忆共鸣事件:杭州图书馆闭馆前自动播放一段诗朗诵;成都地铁隧道内壁渗出带有音频编码的冷凝水;西安古城墙上,游客拍摄的照片经AI识别后还原出三十年前的课堂录音。
“不可能!”技术主管拍案而起,“这些信号没有发射源!它们像是直接从物质结构里生长出来的!”
“报告!”一名研究员声音发抖,“我们在B区样本中发现异常??混凝土柱芯含有有机磁性颗粒,排列方式与人类神经突触高度相似。更可怕的是……这些颗粒仍在缓慢移动。”
指挥官脸色骤变:“立刻封锁整栋大楼。这不是数据泄露,这是记忆活化。”
他转身拨通最高权限通讯:“请求启动‘静默黎明’计划。我们必须切断所有潜在共鸣路径。”
电话另一端沉默良久,才传来冰冷回应:
>“批准执行。但记住,一旦启动,将不分敌我地清除海马体活性。届时,所有人??包括我们??都将失去过去十年的记忆。”
“明白。”指挥官摘下肩章,放入密封袋,“为了秩序,值得。”
***
林砚一行人在滇西边境一处废弃气象站暂避。十二盒磁带已被加密分装,由不同成员携带,准备送往全国十二个预定节点同步播放。这是他们最后的反击??一场覆盖全境的记忆唤醒仪式。
“时间定在月圆之夜。”贺明霜指着地图上的标记,“十二个城市同时释放音频,形成共振场。如果运气好,能穿透反共鸣制剂的屏蔽层。”
“如果失败呢?”赵文昭问。
“那就让我们也成为传说。”林砚望着窗外暴雨中的群山,“让下一代孩子在课本外的故事里听见我们的名字。”
深夜,她独自进入地下室检查设备。一台老式收音机静静摆在桌上,是当地村民捐赠的旧物。她本想拆解零件,却发现旋钮微微转动了一下。
她鬼使神差地打开开关。
沙沙噪音中,一段旋律缓缓浮现??是《边疆民谣集》里的《蒲公英之歌》,据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被禁的少数民族传承曲目。歌声稚嫩,似由多个孩童合唱,却又精准统一,仿佛来自同一个灵魂的不同切面。
突然,其中一个声音变了调,清晰说出一句话:
>“林砚姐姐,我是D-207号实验体,也是你母亲的学生。她在病房里反复画的那个符号,不是乱涂,是坐标。漠河疗养院地下三层,有一扇门,门后藏着‘青丘计划’的原始日志。”
林砚浑身血液凝固。
母亲……留下的线索?
她冲回主厅叫醒众人。经过紧急分析,那个符号确实符合漠河地区某处地质断层的等高线特征。更重要的是,该位置与全国记忆复苏热点呈完美对称分布,极可能是整个系统的中枢。
“我们必须去。”林砚坚定地说。
“可距离月圆只剩七天!”赵文昭反对,“而且漠河属于一级管制区,设有三重生物识别屏障!”
“那就让我一个人去。”林砚取出一枚银色胶囊,“我还藏了一枚‘逆溯剂’,能短暂激活深层记忆通路。只要我能接触到原始日志,就能破解控制协议。”
贺明霜盯着她看了许久,最终点头:“我陪你。”
“我也去。”赵文昭叹气,“反正我家祖坟也在那边,顺便祭拜一下被你们炸飞的先祖。”
三人相视一笑,疲惫中透出决意。
***
三天后,暴风雪席卷漠河。
三人伪装成气象维修人员潜入疗养院外围。这里表面是老年休养机构,实则是“心理健康工程”的核心研究基地之一。厚厚的积雪掩盖了巡逻无人机的轨迹,红外监控也被提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