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凌晨,南陵书院突遭断电,卫星链路中断,共感终端自动黑屏。贺明霜紧急排查,发现信号源被植入一种新型神经干扰病毒,能精准识别并屏蔽关键词“记忆”“真相”“沈青禾”等,甚至对语义相近词汇也进行降噪处理。
“这不是普通防火墙。”她盯着代码流,“这是‘思想过滤器’,直接作用于接收端意识层面。长期收听会被诱导产生‘认知疲劳’,进而自动回避相关话题。”
林砚冷笑:“他们终于不再满足于删改外部信息,而是想改造内部思维。”
就在此时,陈默带着两名技术员从西南归来,带来一台奇特装置??外形似古董收音机,内部却嵌入量子纠缠模块,可在无网络状态下实现点对点信息传递。
“我们叫它‘心声机’。”陈默说,“原理很简单:把语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通过预先配对的接收器还原。无法被监听,也无法被阻断,因为它不走公共信道。”
首批二十台“心声机”秘密分发至各地读书点。使用者需先录制一段个人语音作为“密钥”,之后只能接收与该声纹共振的信息。第一批内容便是林砚亲自录制的《如何识别温水煮蛙式洗脑》十讲课程。
一个月后,一份匿名调查报告悄然流传:数据显示,在接触“回声电台”与“心声机”群体中,对官方叙事的信任度下降18。6%,但“怀疑能力指数”上升43。2%。更关键的是,超过七成受访者表示:“我现在会问‘你怎么知道这是真的?’”
清梦司终于坐不住了。
五月十三日清晨,一辆黑色轿车驶入南陵镇,车上下来五名身穿灰色制服的官员,手持文件宣布书院涉嫌“传播非法意识形态”,责令立即停课整顿。
林砚站在台阶上,身后站着百余名师生。
她没有争辩,只举起一本《自然观察笔记》,翻开其中一页,朗声道:“请问各位,根据现行《教育法》第十七条,公民有权开展非营利性学术研究。请问我校注册资质是否合法?”
对方愣住。
“我们教授批判性思维,但从未煽动暴力或颠覆政权。我们挖掘历史,但每一句话都有原始证据支撑。你们可以查封设备,可以切断电源,但请告诉我??”她指向天空,“谁能命令风停下?谁能禁止人心思考?”
人群爆发出掌声。
最终,检查组未采取强制措施,悻悻离去。但当晚,全镇停电,手机信号全面屏蔽。
林砚知道,这只是开始。
深夜,她召集核心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地下室灯光昏黄,墙上挂着手绘的“抗审查通信网络图”。
“他们不会再正面进攻。”她说,“他们会用更隐蔽的方式??比如收买内部人员,制造分裂,或者培养‘替代叙事’。”
贺明霜点头:“我已经发现三个疑似渗透者。其中一个冒充受害者家属,试图引导我们将斗争方向引向个别官员,而非制度本身。”
赵文昭沉声道:“还有媒体,最近出现一批自媒体文章,打着‘还原真实’旗号,却故意夸大细节、捏造冲突,目的就是让我们失去公信力。”
林砚闭目片刻,忽然问:“你们还记得沈老师最后一课吗?”
众人沉默。
她轻声背诵:“‘最危险的谎言,不是全然虚假,而是九真一假。它让你相信整体,从而接受那一点毒。’”
会议室陷入凝重。
次日,林砚做出决定:暂停所有公开直播,转入“蜂巢模式”??每个小组独立运作,互不知晓其他节点位置。同时启动“反渗透训练”,内容包括心理测试、话语陷阱识别、情感操控防御等。
她亲自编写教材,在《沉默心理学》新增一章:“**敌人不在外面,而在每一次自我怀疑里。**”
与此同时,她开始整理十年来的所有资料,准备出版第一部正式著作:《谎言生态学》。书中系统分析权力如何通过教育、媒体、家庭三大渠道实施长期认知控制,并提出“记忆免疫理论”??即个体可通过持续追问与交叉验证,建立对抗思想侵蚀的心理抗体。
书稿完成当日,她在扉页写下献词:
>“献给所有不敢提问的孩子,
>和终于敢回答的大人。”
然而,就在印刷厂准备开机前夕,一场大火吞噬了全部母版。
警方调查称系电路老化所致,但陈默在废墟中找到一枚微型燃烧弹残骸,确认为军用级别。
林砚站在焦黑纸堆前,一言不发。直到叶小雨跑来,递给她一部老旧MP3:“老师,我备份了电子版!爸爸教我的,重要东西要存三份,一份本地,一份离线,一份交给别人保管!”
林砚抱住小女孩,泪水终于落下。
三个月后,《谎言生态学》以手抄本、音频书、壁画连载等多种形式在全国悄然流传。有人把它编成民谣传唱,有人将其刻在长城砖石上,更多人在婚礼、葬礼、新生儿命名仪式上朗读其中段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评语写道:“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抵抗遗忘的生命形态。”
冬至那天,林砚收到一封没有寄件人的信。
信纸是医院便笺,字迹虚弱却坚定:
>“我曾是清梦司‘心理干预中心’主治医师。我参与过七十九例‘思想矫正’治疗,亲手让三十一个人放弃原有信念。我一直告诉自己:我在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