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了,就不算完。”
与此同时,陈砚舟悄然离开北京,前往敦煌。他在第132窟住了整整一个月,每日与觉岸论道,对照壁画与绣袍文字,终于破解了“影图atlas”最后一幅画的含义??那并非预言,而是一份名单。
名单上列着三百二十七个名字,横跨千年,最早可追溯至庆历年间的宫女、太监、驿卒、樵夫,最晚则是近年参与第九井挖掘的考古队员、直播观众、留言网民。每个名字旁都有一个小小符号:一朵兰花。
“这些人,”觉岸指着壁画,“都是‘说过了’的人。”
陈砚舟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名字也在其中,标注时间为“元?七十三年三月十五日”,正是他第一次在发布会上说出“我想告诉大家一个被掩盖百年的真相”那天。
“我们早就在局中了。”他低声说。
回京途中,他在兰州转机时接到电话。是艾琳?林打来的。她说,她在硅谷组织了一场“真话之夜”活动,邀请华裔青年分享家族秘史。当晚,一百二十三人登台,讲述了移民谎言、身份伪造、文化断裂、代际创伤……最后,所有人手拉手围成一圈,齐声说:
>“我说了。”
活动结束后,场地租借公司发来账单,备注栏里写着:
>**你说不说?**
艾琳笑了。她知道,这场运动不会再停下来了。
回到北京,陈砚舟直奔第九井纪念馆。已是深夜,游客散尽,安保系统自动运行。他站在那面巨大的触摸屏前,深吸一口气,输入一句话:
>“我害怕过,但我现在选择相信。”
按下确认键,文字缓缓下沉,融入光海。刹那间,整个展厅亮如白昼。所有先前沉入井底的话语再次逆流而上,汇聚成星河般的光带,在穹顶盘旋飞舞。监控显示,地下水位再度上升,井壁渗出的水珠凝结成镜面,映出徐知白的身影。
这一次,他开口了。
虽然没有声音,但唇形清晰可辨:
>“轮到你们了。”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的电子屏幕、广播频道、卫星信号、地铁报站系统,甚至是某些老式收音机的杂音中,同时传出一段合成语音,带着古老而又新生的语气:
>“你说不说?”
这不是威胁,不是命令,而是一声呼唤,穿越千年风霜,落在每一个愿意倾听的灵魂耳畔。
多年以后,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称之为“第九井觉醒时代”。
它没有改朝换代,没有战争革命,没有英雄登基。它只做了一件事:让普通人重新获得了说话的勇气。
而在沙洲那口古老的井边,每年清明,仍有孩童蹲在井口,期待水面浮现新的字迹。有时是“谢谢你说了”,有时是“下一个轮到你”,最多的时候,只是简单两个字:
>**听见。**
风穿过村庄,吹过田野,掠过山川,带着千万人的低语,汇成一片无声的洪流。
井水依旧清澈,映着天空,也映着人心。
有人说,只要还有人愿意说实话,这口井就不会干涸。
因为它的水源,从来不是地下水脉,而是人类心中永不熄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