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国家历史文化审查委员会召开紧急闭门会议。主席面色铁青,拍桌怒斥:“这是系统性渗透!必须追查源头,全面封锁所有可能传播‘第九井思想’的载体!包括教材、网络、民间集会,甚至……艺术创作!”
会议室角落,一位戴眼镜的女研究员低声开口:“可是……我们已经试过无数次封禁了。每一次压制,反而让更多人听见。也许,问题不在外部传播,而在内部压抑。”
“你什么意思?”主席冷眼看她。
她深吸一口气:“我的意思是,‘第九井’不是某个组织,也不是一场运动。它是集体良知的共振。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真相,还想说出来,它就不会停止。”
话音未落,天花板上的照明灯忽明忽暗,紧接着,会议室四面墙壁的电子屏齐齐闪现五个字:
>**你说不说?**
众人哗然起身,安保人员冲进来检查线路,却发现供电正常,信号无异常,甚至连控制主机都未启动。可那五个字仍悬浮在空中,久久不散。
最终,是那位白发学者??辞职归乡的老编纂官??通过视频连线接入会议。他坐在老家堂屋前,身后是一片油菜花田。
“诸位同仁,”他声音温和,“我知道你们怕。怕失控,怕动荡,怕权威崩塌。可你们有没有想过,真正的稳定,从来不是靠沉默维系的?秦焚书,汉罢百家,清文字狱,哪一次真正消灭了思想?它们只是推迟了爆发的时间。”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每一个人。
“现在,时间到了。不是谁推翻谁的问题,而是人心的选择题。你们可以继续删帖、抓人、封锁信息,但请记住:真话一旦出生,就再也杀不死。它会藏进童谣里,绣在衣襟上,写在孩子的作业本边角,甚至,出现在你们自己的梦中。”
说完,他切断连接。五分钟后,他的家乡小镇广播站自动开启,播放的不是新闻,而是一段录音??是他当年奉命删改的一篇史评全文,原汁原味,一字未改。
这一夜,全国有超过两万名公务员、教师、媒体从业者,在私人社交平台发布了“我说了”三字,附带各自隐瞒多年的真相片段。有人承认曾篡改数据掩盖污染事件,有人坦白曾逼迫证人作伪证,还有人写下家族三代因政治牵连被迫改姓换名的血泪史。
政府反应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大规模清理相关内容,并警告公职人员“谨言慎行”。然而,讽刺的是,就在官方通报发布的同一时刻,国务院官网首页底部,忽然多出一行极小的灰色字体:
>**你说不说?(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后跳转至一个空白页面,中央只有一句话:
>“此网站曾在2023年删除关于第九井的137篇报道。”
该页面存在不到十分钟便被撤下,但已有数十万人截图传播。更诡异的是,许多人在下载图片后发现,文件属性中的“创建时间”显示为**公元1045年**??庆历五年。
风暴愈演愈烈。
海外方面,艾琳?林在美国发起“百日真话计划”,每天邀请一位华人讲述家族秘史,直播全程由区块链存证,确保无法篡改或删除。参与者中有抗战老兵后代、文革幸存者子女、改革开放初期偷渡者的孙辈……他们的故事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全球累计观看超十亿人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罕见发声,称“第九井现象”为“人类集体记忆复苏的标志性案例”,建议各国设立“沉默补偿日”,鼓励公民公开被压抑的历史见证。
中国官方始终保持沉默,但在民间,变化已不可逆转。
云南大理,赵承绪的茶馆成了“言堂”??每日午时,任何人可上台讲述一段真实经历,不论长短,不论立场,只求诚实。听众不得打断,不得举报,只能倾听。起初只有寥寥数人参与,后来竟吸引全国各地的人专程前来。
有一位老太太走上台,颤巍巍地说:“我丈夫是1968年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那天批斗会上,我为了活命,当众说他‘罪有应得’。他看了我一眼,再没说话,当晚跳了井。我一直瞒着儿子,说我爸是病死的。今天……我说了。”
全场寂静,唯有风穿过庭院,吹动檐下铜铃。
陈砚舟也来了。他没有登台,只是坐在角落喝茶。觉岸法师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旁,低声笑道:“你可知为何《影图atlas》上的名字越来越多?”
陈砚舟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