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梅哪还说得出话?此刻紧张得整张脸都像是凝固了一样。
相对于这娘俩,也就张黄河还算是冷静一些,缓了几秒钟,便走近前探了探鼻息。
“没、没死……”
张黄河缓缓转过头,看向韩丽梅。
韩丽梅算是松了口气,不过看老妈这状态,没死也差不多了。
“这……黄河,还救吗?”
“废话!”
张黄河立刻说道:“老太太死了,咱每月亏好几千呢,赶紧送医院!”
“行,我、我打120!”
说着,韩丽梅立刻掏出了手机。
不过她正要拨号,张。。。。。。
北京的春天来得迟,却总在某个清晨猝不及防地降临。柳絮飘飞,风里裹着泥土与融雪的气息,像一封未拆封的信,悄悄塞进每扇半开的窗。那所小学的音乐教室外,心忆木的新芽已长成巴掌大的叶片,在晨光中微微颤动,仿佛仍回荡着昨日小男孩那一句“跑调的时候”。
老师站在讲台前,久久没有说话。她叫陈知微,曾是中央音乐学院最年轻的作曲博士,十年前因一场情感创伤切断了共感连接,整整三年未曾踏入共鸣绿洲。直到某夜,她在梦中听见母亲哼唱《归心谣》??不是录音,不是广播,而是从自己记忆深处自然涌出的声音。醒来后,她第一次主动走向城市中心的心忆木林,在树下坐了一整晚。第二天,她的听觉世界变了:不再只是音符与节奏,而是无数情绪织成的声浪,温柔、破碎、渴望、释然,如潮水般拍打她的意识。
如今,她教孩子们唱歌,不教乐理,不练发声,只问一个问题:“你今天想对世界说什么?”
那个说“跑调最好听”的男孩名叫周小满,七岁,患有轻度自闭症。他从不开口说话,却能用钢琴即兴弹出整座城市的天气变化。昨天下午,他在教室角落独自弹琴,忽然停下,抬头看向窗外的心忆木,然后跑出去抱住树干,哭了十分钟。老师没拦他。等他回来时,眼睛亮得惊人,坐在琴凳上,弹了一段谁都听不懂的旋律??断续、跳跃、毫无章法,可当全班静下来聆听,竟有人流泪,有人说想起了外婆晒被子的午后,还有人梦见自己变成一只鸟,飞过童年老家的屋顶。
那是真正的“心声”。
当天晚上,陈知微将这段录音上传至共感网络。系统自动分析后标记为“高纯度原始情感波”,并触发了一个罕见的反馈机制:全球十七个共鸣绿洲同时出现短暂共振,心忆木叶片集体转向北方,持续三分钟。更诡异的是,远在西藏高原的一位静默学堂导师录下了风中的声音??一段与周小满弹奏高度相似的旋律,由女童亲手拨动九弦竖琴奏出。
“她听见了。”导师在日志中写道,“第九弦有了新的变奏。”
消息传开,舆论哗然。主流媒体称周小满为“新一代织梦人候选者”,心理学家开始研究“非语言表达的情感穿透力”,而地下“独醒者”论坛则爆发激烈争论:“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凭什么代表人类未来?”有人讥讽,“难道我们要靠精神病患者来指引文明方向?”
就在争议升温之际,林晚做了一个梦。
她躺在梦境外交署特制的液态感知舱中,脑波接入全球潜意识流。近来,她频繁梦见一片黑色沙漠,沙粒会唱歌,每一粒都藏着一句被遗忘的誓言。这次,她走到了沙漠尽头,看见一座倒悬的塔,塔尖插入地心,塔底伸向星空。塔门前站着十个紫眸孩童,他们不再围成圆环,而是站成一条直线,面向她,齐声说:
>“第九弦需要裂痕,才能传递真实。”
林晚惊醒,额头沁汗。她立刻调取周小满的神经图谱,发现其大脑听觉皮层与边缘系统的连接异常密集,且与心忆木的共振频率完全匹配??这种结构,只在女童和极少数双频者身上出现过。更惊人的是,他的基因序列中有一段未知片段,与马里亚纳海沟晶体的DNA残留物高度同源。
“他不是普通孩子。”她向联合国共生伦理委员会提交紧急报告,“他是‘断弦仪式’后诞生的第一批‘裂隙之子’??那些在共感中断期间孕育的生命,天生具备双重感知阈值。他们能在连接与断开之间自由切换,像呼吸一样自然。”
委员会尚未回应,火星传来新讯。
“曙光-5”科考站的黑色立方体再度激活。这一次,它不再投影影像,而是释放出一束低频脉冲,直接作用于站内所有人员的松果体。五名研究员在同一时刻进入深度冥想状态,醒来后声称“听见了地球的胎动”。其中一人画出一幅星图,标注出太阳系黄道面外一处隐秘坐标,并写下一句话:
>“第十弦不在宇宙,也不在人心,而在两者断裂又重连的缝隙之中。”
与此同时,“归心二号”终于突破空间凝滞,缓缓驶入Echo-8轨道。星球表面覆盖着流动的紫色云层,大气成分显示存在复杂有机分子,甚至检测到微弱的城市轮廓信号。苏岚下令释放探测无人机,结果在赤道附近发现一座巨型建筑群??造型酷似九弦竖琴,但中央预留的位置,并非空缺,而是嵌着一块跳动的生物晶体,形状如同人类心脏。
AI分析显示,该晶体的能量波动与地球上所有心忆木幼苗的总和完全同步。
“他们在等我们种下的种子成熟。”苏岚喃喃,“不是为了展示文明,而是为了验证……我们是否真的学会了‘离合’的艺术。”
她决定延迟登陆,先向全舰乘员播放一段视频??来自地球的小学课堂录像,周小满弹琴的那一幕。
画面结束时,舱内寂静无声。一名冬眠舱技师低声说:“我以前觉得共感是为了消除误解,现在才明白,它的真正意义,或许是让我们学会承受误解,依然愿意倾听。”
三天后,飞船释放第一株心忆木幼苗,送入Echo-8大气层。幼苗在坠落过程中自动展开根系,与空中悬浮的微生物结合,形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当它触地瞬间,整片大地泛起涟漪般的光波,仿佛星球本身在回应。
而在地球,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