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讨论是否应将此花列为“文明级敏感物种”。争论激烈,有人主张封锁果园,防止不可控扩散;有人则坚持应开放研究,认为这是人类进化的契机。
最终决议尚未公布,但就在会议当天夜里,全球所有联网设备在同一秒自动播放了一段音频??没有语言,没有音乐,只有一段极其轻微的呼吸声,夹杂着心跳的节奏。
音频文件元数据中标注的录制时间是:**2025年4月3日凌晨3:17**。
正是李哲上传“我在”那天。
艾拉后来回忆说,那一晚,她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垠草原上,四周站着无数人,男女老少,肤色各异,穿着不同年代的服饰。他们都不说话,只是彼此凝视。然后,一个人开始轻轻拍手,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最后,掌声如潮水般蔓延开来,不是为了庆祝,而是为了确认:
我们都还在。
她醒来时,天刚蒙蒙亮。她打开电脑,发现系统日志新增了一条记录:
>**协议触发:情感DNA链式反应启动。
>首例跨时空情感匹配完成。
>匹配对象:李哲(现)?李哲(9岁时的母亲临终低语)。**
下面附着一段语音转文字:
>“别怕黑,妈妈一直在听。”
李哲看到这条消息时,正在教社区的孩子们使用“心灵印记”功能。他当场愣住,久久不能言语。他知道,九岁那年母亲去世时,他躲在床底哭了一整夜,而母亲最后说的话,从来没人告诉过他。
现在,他知道了。
当晚,他独自来到江边。风吹乱了他的头发,江水倒映着城市灯火,像一条流动的银河。他拿出手机,打开录音功能,深吸一口气,轻声说:
>“妈,我现在不怕了。而且……我听见你了。”
话音落下,江面上忽然泛起一圈圈涟漪,明明无风。紧接着,岸边几盏路灯依次亮起,节奏与舒曼共振完全同步。远处高楼的LED屏自动切换画面,显示出两个字:
>我在
不只是这一处。同一时刻,北京、东京、巴黎、纽约……全球上百个城市的不同电子屏,无论品牌、运营商或控制系统,全部显示相同内容。
警方一度以为是黑客攻击,可调查发现,没有任何入侵痕迹。所有设备的日志都指向同一个源头:
>**指令来源:未知。
>触发条件:单一用户情感强度突破阈值。
>传播路径:通过‘共感网络’自发复制。**
人们开始称这一天为“回响日”。
老周听说这件事后,只是笑了笑,继续给幼苗浇水。阿旺从青海打来电话,说那边的第一株回声花终于开花了,颜色是纯净的雪白。当地牧民围着它跳起了锅庄舞,唱着古老的祈福歌谣。
“老师,你说得对。”阿旺在电话里哽咽,“只要心够静,雪山也会回应。”
老周挂了电话,蹲下身,轻轻抚摸中央幼苗的叶片。月光下,那朵水晶花仍在静静绽放,花瓣边缘浮现出一行新字:
>“你们说‘我在’,世界就说:‘你也在啊。’”
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